咨询
Q

老师权益如果是1总的怎么是1+0.6呢?总的不是1吗

老师权益如果是1总的怎么是1+0.6呢?总的不是1吗
老师权益如果是1总的怎么是1+0.6呢?总的不是1吗
2025-05-16 11:52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5-05-16 11:54

您好亲,稍等哈我看看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16 11:58

估计老师写错了亲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您好,负债/权益=0.6,假设负债0.6X,权益就是X,资产就是0.6X%2BX, 所以负债/资产=0.6X/(0.6X%2BX)=0.6/(0.6%2B1)
2024-06-19
同学你好,你给的公式都是权益乘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题目没有给期初和期末数,可以用时点数 如果题目给了期初数和期末数,用平均数 第一问用时点数是因为题目明确说了是计算年末的指标
2022-08-10
你好 1,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2,算权益的时候,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2021-08-28
您好!本年累计数就是1--2月的合计数。
2021-02-21
一、会计准则规定及监管规定 (一)企业会计准则对股份支付费用分摊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股份支付费用的分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五条规定,“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相应增加资本公积。” 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股份支付费用的分摊,《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六条规定,“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股份支付准则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股份支付费用(公允价值)确认时间点:按授予日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即股份支付费用),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2、股份支付费用核算会计科目:将股权激励计划费用讲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 3、股份支付费用跨期如何分摊:准则对跨期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何分摊股份支付费用没有明确,只是提到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当期取得激励对象的服务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 (二)中国证监会规定 中国证监会2009年发布的《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年第1期)中,就上市公司包括多期期权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各期期权的等待期跨越多个会计期间的情况下,如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的问题,要求公司应根据期权激励计划条款设定的条件,采用恰当的估值技术,分别计算各期期权的单位公允价值。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人数变动、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等后续信息修正预计可行权的股票期权数量,并以此为依据确认各期应分摊的费用。对于跨越多个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一般可以按照该期期权在某会计期间内等待期长度占整个等待期长度的比例进行分摊。 这里明确了股份支付费用的分摊标准:即按照该期期权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年年度占整个等待期时间长度的比例进行分推。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案例 (一)乐视网——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乐视网是一家于2010年IPO的上市公司,公司于2013年2月26日推出了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主要内容如下:拟向激励对象授予1588.4万份股票期权,激励对象应在未来48 个月内分四期行权,具体如下表所示; “一次授予、分期行权或解锁”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何在等待期分摊股份支付费用? 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为 18,627.69 万元。假设公司 2013 年8 月底授予期权,以每份期权价值为13.03 元进行测算,则2013 年——2017 年期权成本摊销情况见下表: “一次授予、分期行权或解锁”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何在等待期分摊股份支付费用? 问题:乐视网公司将股票期权股份支付费用在5年中是如何分推的? 案例解析: 从案例中的条款看,该股权激励计划属于“一次授予、分期行权”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每期每批行权的结果相对独立,即第一期未达到可行权条件并不会直接导致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不能达到可行权条件,因此在会计处理时会将其作为4个独立的股份支付计划处理,即第一个计划的等待期是一年(12个月),第二个计划的等待期是两年(24个月),第三个计划的等待期是三年(36个月),第四个计划的等待期是四年(48个月)。 将股票期权计划分成4个独立的股份支付计划拆分成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一次授予、分期行权或解锁”的股权激励计划如何在等待期分摊股份支付费用? 注:由于计算的口径及四舍五入原因导致此表与上面表数据存在些许误差。 这样处理的原因是,由于职工在行权条件达成时仍然在职,则将股份支付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期时间占总等待期时间的比例进行分摊: 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18627.69×20%=3725.74万元,其中计入2013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3725.74×(4/12)=1241.85万元;计入2014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3725.74×(8/12)=2483.69万元;(注:2013 年8 月底授予期权,故2013年只占第一期总等待期的三分之一,2014年占总第一期等待期的三分之二) 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18627.69×20%=3725.74万元,其中计入2013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3725.74×(4/24)=620.92万元;计入2014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3725.74×(12/24)=1862.77万元;计入2015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3725.74×(8/24)=1241.85万元;(注:2013 年8 月底授予期权,故2013年只占第二期总等待期的六分之一,2014年占第二期总等待期的二分之一,2015年占第二期总等待期的三分之一) 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18627.69×30%=5588.31万元,其中计入2013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4/36)=620.92万元;计入2014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12/36)=1862.77万元;计入2015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12/36)=1862.77万元;计入2016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8/36)=1862.77万元;(注:2013 年8 月底授予期权,故2013年只占第三期总等待期的九分之一,2014年占第三期总等待期的三分之一,2015年占第三期总等待期的三分之一,2016年占第三期总等待期的九分之二) 第四期股权激励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18627.69×30%=5588.31万元,其中计入2013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4/48)=465.69万元;计入2014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12/48)=1397.08万元;计入2015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12/48)=1397.08万元;计入2016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8/36)=1397.08.万元;计入2017年当期的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金额=5588.31×(8/36)=931.38万元。 从表中显示,公司确认的费用2014—2017年呈现阶梯型下降,即前期比后期要确认的费用多,前期费用较高的原因是员工前期有多个不同等待期的股份支付计划。
2019-09-03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热门问答 更多>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