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有乘销售百分比 ,用公式拆解看: 外部融资需求 = 资产增加 - 负债自然增加 - 利润留存 = 营业收入 ×敏感资产销售百分比(18%) - 营业收入 ×敏感负债销售百分比(8%) - 利润留存 = 21060000×(18% - 8%) - 利润留存 这里 “18%、8%” 就是销售百分比,通过 “营业收入 × 百分比” 算出资产 / 负债增量 ,本质是销售百分比法的应用,只是合并列式了 。
老师,请教你一个问题,就是那个。那个初级的习题汇编,里面有一道题,就是我用铅笔指的第三道。然后的就第一个图片,第二个图片是第三道题的解答,答案就是那个会计分录。然后我这个在网上也学习了解了一下,就是那个答案里面的应收账款。这个金额觉得。给我在网上查了,有点儿。有点儿不一样,因为里面涉及的题目,第三大厅里面有一个。开的那个代销服务费的一个增值税发票价款是8000,需额是480。这个480的税额就没有说。算进去,在答案里面你能不能帮我看一看?我感觉这个答案不对。这个。480的这个数额没有计算进去,就只计算的那个。8000的那个。
老师 这是一道道题 里面有几个小问题需要帮忙解决一下 1.图二的的第二问说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五 可是和资料五有什么关系呢?是说后面需要的意思么?然后资料五第一行资本成本是多少怎么推断呢?第二行的我知道是9% 第一行不知道是多少 2.计算内含收益率 帮忙计算一下 因为和答案不一样 想看一下老师的计算列式
老师你好,题干有点长,但我只问第4问外部融资需求量,正常的营运资金不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吗?为什么短期借款?不算流动负债里面呢,前面算的流动比率的时候,不就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吗?那个流动负债里不就是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的合计额5500+4500=1万吗? 那第4问外部需求量的时候,营运资金当中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里没有包含,只有应付账款
老师,7题其他债权投资交易费用计入成本,老师您看看图2我的分录哪里不对?还有老师,我现在做题有个问题,就是分录我都能和答案写的一样,但是每次题目问的是什么我不能理解,比如23这道题,应该确认的利息收入为什么不按照双面相乘票面利率30来选?而要选择实际利息21.11?麻烦老师帮忙详细解答一下,谢谢老师啦
题目是关于cpa合并报表的,有一点没太懂,这道题第二问,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投的时候,题目中甲公司卖给了乙公司给了一项固定资产,我的理解是形成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500万,那为什么答案里不需要再减去这500万呢?我写的答案是(6000-300-500+25)*60%,25是本能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书后标准答案是(6000-300)*60%。麻烦老师讲解一下,谢谢
物流运输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而且都是往外开票,对方都是个人,这种情况怎么能少交增值税?
公司司机出去送货给的餐补可以不凭发票报销吗?未计入工资,如没有发票是不是要入工资
小微企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退增量留抵税,全量留抵税额的条件
小规模开的采购专票能不能抵扣一般纳税人的进项
老师,资产负债表的存货填写余额就不对,但是填写本期减少额就是对的,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如果不想解答就不要接问题,谢谢
你好老师,请问编制现金流附表的时候,经营性应付里面的应付账款可能会包含应付工程款和设备款,这两项要不要剔除呀
公司减资帐务处理。需要交税吗
简历制作+工作答疑课程在哪
机器设备每个月都折旧 折旧到什么时候可以不用折旧?
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24年6月30日,甲公司将其生产成本为120万元的W产品以2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将W产品作为固定资产核算,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固定资产在甲公司2×25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为( )万元。老师这道题为什么不是用(200-120)*6/60-8=72?
老师第四问已经让算出来销售百分比了,是17% 如果用销售百分比法,资产增加和负债增加数,应该乘以17%,看不懂18%和8%和销售百分比的关系,我是把20年资产负债总额全部算出来然后再加上增加额,分别乘以18和8然后,都乘以17%。最后算出来的结果是错的。合并我看不出来啊,不知道他是怎么来的。谢谢老师
你说的算法是不是重复了,我错在哪里了,请老师帮我
老师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应该怎么应对
问题出在对销售百分比法逻辑理解错: 核心逻辑:用 “敏感资产 / 收入 - 敏感负债 / 收入” 比例,乘销售收入变化量,减留存收益算融资需求。 你的错误:误将 “销售额增长 17%” 直接用,实际应通过新销售收入(21060000 元 ),用 18%(敏感资产占比 )、8%(敏感负债占比 )算 “每元收入需融资额”,再减留存收益(21060000×22%×30% )。 正确公式:外部融资需求 = 21060000×(18% - 8%) - 21060000×22%×30%=716040 元 ,按比例差和收入算,别绕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