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问题老师解答(计算)中,请耐心等待
2019年中国境内甲公司职员李某全年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80000元。当地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为:基本养老保险8%,基本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核定的月缴费工资基数为10000元。李某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李某为独生女,其独生子正在就读大学3年级;李某父母均已年过60岁。李某夫妻约定由李某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和子女教育费。已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0;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44000元部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元。要求:1.计算李某2019年专项扣除金额2.计算李某2019年专项附加金额3.计算李某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4.计算李某2019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2019年中国境内甲公司职员李某全年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80000元。当地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为:基本养老保险8%,基本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核定的月缴费工资基数为10000元。李某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李某为独生女,其独生子正在就读大学3年级;李某父母均已年过60岁。李某夫妻约定由李某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和子女教育费。已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6000元,税率3%、速算扣除数0;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44000元部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元。要求:1.计算李某2019年专项扣除金额2.计算李某2019年专项附加金额3.计算李某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4.计算李某2019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2019年中国境内甲公司职员李某全年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80000元。当地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为:基本养老保险8%,基本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核定的月缴费工资基数为10000元。李某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李某为独生女,其独生子正在就读大学3年级;李某父母均已年过60岁。李某夫妻约定由李某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和子女教育费。求综合所得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1.假设2020年中国境内甲公司职员李某全年取得工资、薪金收入250 000元。当地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为:基本养老保险8%,基本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核定的月缴费工资基数为10000元。李某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李某为独生女,其独生子正在就读大学3年级;李某父母均已年过60岁。李某夫妻约定由李某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和子女教育费。要求计算: (1)全年专项扣除额; (2)全年专项附加扣除额; (3)全年税前法定扣除总额; (4)李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5)李某2020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案例】中国境内甲公司职工李某2019年全年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70000元,劳务报酬所得100000元,稿酬所得50000元。当地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个人缴存比例为:基本养老保险8%,基本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12%。社保部门核定的李某2019年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工资基数为10000元。李某正在偿还首套住房贷款及利息,李某的独生子正就读大学3年级;李某父母均已年过60岁(李某为独生女)。李某夫妻约定由李某扣除住房贷款利息和子女教育支出要求:计算李某2019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18万包4个月宾馆,怎么建账,期初余额18要放在哪里
公司电子税务局内显示有的通行费进项税,在做抵扣的时候进行了勾选并抵扣,现在发现根本员工没有上交这部分通行费发票,涉及金额抵扣的税费是3块钱,账务和税是去年11月的,我希望缴纳这部分税款,我应该怎么做
马上汇算清缴了,去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他应收款是负数,报年报的财报可以调整吗?还是说不用调?因为把负数调为正数,以后两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会变掉。我是刚接手这一家公司的
老师,新注册公司税局注册流程是怎样的?
一般纳税人注销不干了 账面有20多万库存轮胎 低价处理一条2-3元价格出售可以吗 可以不来发票吗 都是卖给个人了 低价处理了
汇算清缴开的发票能当做去年费用税前扣除吗比如2024年费用2025年5月31号之前开出来能扣除吗另外过了汇算清缴补开的发票直接夹在对应记账凭证后面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查企业在哪查最好 回答下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135这个题目的第五问为什么答案里面1-6月的净利润在时间权重是5/12,不是6/12
老师,我以前是代账公司会计,在家带娃四五年了,想系统的学习实操工作中的财务知识,有推荐的课程吗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135这个题目的第五问为什么答案里面1-6月的净利润在时间权重是5/12,不是6/12
专项扣除金额 120000*22.5% 专项附加扣除金额 12000%2B12000%2B24000 应纳税额 (18万-专项扣除-专项附加 扣除-60000)*税率-扣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