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是的,都是影响未分配利润的。

老师您好,多元化农业生态链,有食用菌培养和有机肥料。这些要交税吗
麻烦问一下老师,几毛钱的多交增值税可以不退税吗
老师,建筑服务发票工程名称能只写装修工程吗
属于应交税费~应交増值税的下级科目的贷方与借方分别有哪些?
麻烦问一下老师,几毛钱的多交增值税可以不退税吗
计提的增值税全部减免,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怎么做分录冲掉
今天上午完成本月增值税申报,明天在电子税务局—地方特色—往期报表导盖章的表,可以导出来吗,我今天去导,能导出附表1至5,但主表没有,明早会有吗?
这个月销售发票开了30万,进项回来了35万,然后全部勾选抵税了,但是实质上销售发票30万里面只用了28万的成本,利润表成本是按照实际出了28万的成本,还是出35成本?
老师您好,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我有一个代账客户,他已经注销了,我要停止他的代账。现在我已经把他的账套在金蝶账无忧里面进行了备份,并且把备份文件保存在了我的电脑里面。那么现在我是否可以把他的账套删除掉了,可以吗?
往来账非常混乱。怎么调整?
老师 会计等式: 资产+成本+费用=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中的“成本”对应是专指: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等! 公式中的“费用”是指销售过程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之类! 公式中的“成本”为生产制造企业才有,商贸流通企业没有 这样理解对吗?
不是的。公式中的“费用”是指期间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公式中的“成本”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之类。 这里的成本不是生产成本。
小白理解不了! 如果公式中的“成本”“费用”是指损益大类中的费用类,那么期未余额应该都等零,为什么成本类期末有余额,在借方?
第一个公式中的资产(期初)=负债(期初)%2B所有者权益(期初) 第二个公式中的资产(期末)=负债(期末)%2B所有者权益(期初)%2B(本期收入-本期费用)-利润分配%2B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化。这样是合理的。 所以说,这个公式:资产%2B成本=负债%2B所有者权益%2B收入-费用,里边还有很多细节。现在教材上也没有这样列过。 所以我认为,我们掌握六个要素关系。 1、资产=负债%2B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2B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掌握这些基础的公式,就满足要求了。不要再推导那个公式,现在教材上也没这样说。
都是会计学堂的老师,为什么有的说“成本类"期末无余额, 有的说期末有余额?
上图所示
下图所示
同学你好,咱们讲课的老师,讲的课件在教材的基础上会有延伸,比如你看的这位都是的课件是教材上的延伸。本身教材就没有这种提法。 但是老师的延伸,还都是基于会计的两个恒等式: 一、静态的、资产=负债%2B所有者权益 二、收入-费用=利润 三、负债(期末)%2B所有者权益(期初)%2B(本期收入-本期费用)-利润分配%2B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化 四、所以咱们只要明白借贷平衡,会计恒等,这些原理就可以。
上边老师写的成本类科目,在期末留下的就是在报表中的期末资产里反映。
以下个人理解,难道我理解错了??? 因为:成本类属于在产品,还有产品没生产完成,未结转库存商品,所以有余额。 而费用类是损益大类中进行再分类的"收入与费用”两类中的费用,费用类是销售环节的主营业务成本与期间费用等。 收入类、费用类才是属于损益类,所以,期末结转发,无余额!
很好,同学,这样理解的正确。很棒。
所以,基于以上理解,才有一开头的提问,认为: 资产+成本+费用=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 ,中的成本就是成本类,刚好和科目五大类的: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收入,费用)对上! 所以,经过我的重新表述,以上公式中的成本就是生产环节的成本类,以上公式中费用就是销售环节的费用类(即损益类当中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等),对吧?
嗯,很好,可以理解,很棒
谢谢老师的解答! 还有一个问题,即然我理解的没错,为什么之前说,公式上的成本不是生产成本? 强迫思维,不搞清楚不舒服!
因为咱们平常一直都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所以,今天提到这个公式,就是认为成本是损益中的成本。你发的公式,是第一次见到。 因为如果说是生产成本它就是资产,不必单独说。
你发的这个公式,在会计教材上就没有。
这里边有很多需要再细化,加以确定的成分,对于初学者,掌握资产=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收入减费用=利润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