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是的; 多选择 选择BCD ; A是错误的
居民甲有四套住房,第一套价值80万元的房产自用,将第二套价值120万元的别墅抵偿了乙100万元的债务;将第三套价值100万元的房产与丙交换房产,并收到丙赠送的价值20万元的小汽车;将第四套市场价值50万元的公寓房折成股份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当地确定的契税税率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甲不缴纳契税,乙纳契税30000元,丙纳契税6000元 B 甲缴纳契税6000元,乙纳契税36000元,丙不缴纳契税 C 甲、丙交换房产,应该由丙缴纳契税 D 甲将房产投资到本人经营的个人独资企业,应纳契税
4.市一卷烟厂委托某县城一烟丝加工厂加工一批烟丝,委托方提供烟叶成本为60000元,支付加工费8000元(不含增值税),受托方无同类烟丝的市场销售价格。要求;计算受托方应代收代缴的城建税是多少元?(烟丝消费税税率30%;城市维护建设税市区7%、县城5%)5.某4S店4月份进口9辆商务车,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为40万元/辆,当月销售4辆,2辆作为样车放置在展厅待售,1辆公司自用。要求:该4S店应纳车辆购置税是多少万元?(商务车关税税率为25%,消费税税率12%,车辆购置税10%)6.居民甲某共有三套房产,2022年将第一套市价为80万元的房产与乙某互换,并支付给乙某15万元;将第二套市价为60万元的房产折价给丙某抵偿了50万元的债务;将第三套市价为20万元的房产作股投入本人独资经营的企业。要求:计算甲某应缴纳契税多少万元?(当地契税率为3%)
司在该地投资500万建成了一栋厂房,于2011年12月通过政府部门将其捐赠给当地从事公益事业的Y公司,这一行为对双方税负有何影响?假定两公司企业所得税率均为2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假定该厂房折旧年限20年,报废时无残值,无清理费用及清理收入,公司每年的会计利润额1000万元(未扣除捐赠及相关支出),受赠方Y公司接受该不动产后预计每年的会计利润额为200万元,双方除了这笔捐赠再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1)分析捐赠时x,Y公司的各自税收负担。,(2)替Y公司进行纳税筹划,并对比前后税负变化
公司为支持某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司在该地投资500万建成了一栋厂房,4/32011年12月通过政府部门将其捐赠给当地从事公益事业的Y公司,这一行为对双方税负有何影响?假定两公司企业所得税率均为2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假定该厂房折旧年限20年,报废时无残值,无清理费用及清理收入,X公司每年的会计利润额1000万元(未扣除捐赠及相关支出),受赠方Y公司接受该不动产后预计每年的会计利润额为200万元,双方除了这笔捐赠再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要求
某居民企业为增值税一股计税方法纳税人,2021年的会计利润为300万元。2022年初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有以下问题:(1)2021年10月,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价值20万,增值税2.6万元,未在账务体现;(2)"财务费用"账户列示两笔利息费用:向银行借入生产用资金200万元,借用期限6个月,支付借款利息5万元;经过批准向本企业职工借入生产用资金60万元,借用期限10个月,支付借款利息35万元。(3)营业外支出60万元(其中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50万元)。要求:(1)编制该受赠业务的会计分录,并说明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会计利润产生的影响;(2)计算财务费用的纳税调整额;[3)计算公益性捐赠的纳税调整额。是小微企业
你好,担保费,计入是管理费用吗?,二节明细是哪个科目
只要董孝彬老师回答,老师我们以系统为准就行可以吗?不管小票了,票也多,懒得去一个一个对,哈哈,我们怎么写分录
老师您好,开票的这个问题,第一,是个人开具给公司的,第二是公司开过来的,,,,两种对于税务风险合规上,哪种更好
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公司是不是尽量规避个人抬头开过来的发票,没注意就涉及了个税的代扣代缴了
你好,制造业,加工铝材,销售是主收入,收到货款,借银行,贷应收账款 这家客户,又买了,辅助材料,粉料,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分录对吗?也是同一家打的款,如果直接减少应收款好像不对吧
我是小规模纳税人 我们企业的业务都是先汇款 后到发票 有的是月底到发票 有的是次月到发票 这种分录怎么做账
下列情形中,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不一致的有( )。 A、债券溢价发行,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偿还本金 B、债券折价发行,按年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C、债券面值发行,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偿还本金 D、债券面值发行,按年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老师这道题不明白。是选什么?
老师您好,几个人帮我们盖厂房施工,这个不方便开发票过来公司,只能个人去税务开具建筑施工,这样的话可以吗?不需要个税代扣代缴吧?属于劳务吗
我有个供应商,他先供货给我,但是要我先付款了,他在开发票,这样的改怎么做账
汇率月第一个工作日的美元中间价是以人行还是外管局的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