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两年是净值/2
老师 这题20利息是1-4月才四个月,财务费用不是应该每个月5万吗?为什么是4万呢?
老师好,年限平均法的使用,如果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是100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第一年的折旧是100/5=20万。那第二年写的时候还是100/5吗?还是写作80/4?
某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312.5万元,预计残值率4%,会计与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使用平均年限法时,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投资报酬率为10%,1~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1,0.8264,0.7513,0.6830,0.6209。(1)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2)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3)假如该企业前2年免税,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4)假如该企业前2年免税,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
某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312.5万元,预计残值率4%,会计与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均为5年,使用平均年限法时,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投资报酬率为10%,1~5年的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0.9091,0.8264,0.7513,0.6830,0.6209。(1)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2)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3)假如该企业前2年免税,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4)假如该企业前2年免税,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该企业5年的应交所得税。
练习1、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312.5万元,预计残值率4%,会计与税法上的使用年限为5年,使用平均年限法时每年税前利润都是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1)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和数总和法时5年的应纳税。2)若该企业前两年免税,计算使用平均年限法和年数总和法时5年的应纳税额。3)比较分析折旧方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我小规模纳税人,4月份开了三千块钱发票,企业问能不能开点成本票来抵扣,你觉得要不要开了?
如果实际客户一次付款,分批出货,每批商品独立,那开票是一次性按付款开,还是按出货开?
老师,请问一下,私户转私户这种怎么上税,金额12个亿,12个亿是税后,税前应该是好多?
老师计提社保费也是应付工资吗
股东会决议中主持人和参加人能是同一个人吗?而且只有这一个人
之前会计预收账款没有确认收入,后期确认收入时要怎么处理?是分几次确认?还是可以一次性都确认收入
图片上的福费廷买断会计分录夜魔侠写
我是小规模,对方是一般人,是服务业务,如果我们给他开了3%专票,他会让我们再给他补3%的税钱吗
公司没有交租金,没有房产税,收到的物业费发票抵扣会预警吗,
老师 企业年报 没有关联单位 关联表是不是就不用填了
双倍 就是这么计算的
公式不是5*(1-4%)吗?
公式不是5*4%吗? 是把前面的2年折旧都减掉,然后最后把后面净残值减掉,最后得出的余额除以2
双倍余额递减法涉及到的计算公式 (1)固定资产每期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2)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3)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4)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
后两年不是按照年限平均法吗?年限平均法公式是(1—预计净残值率)。所以应该是5*(1-4%)不是吗?那为什么答案直接用5*4%
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 =(5-2.5-1.25-5*0.04)/2
你把我刚才上面讲的公式套用一下, 原值把前两年折旧减掉,然后把净残值减掉,最后只剩下了1.05,再用1.05除以两年。
这个内容在中级会计固定资产这一章讲过的。
最后两年按照年限平均法,没有这个说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上面说法这么算的。 如果您最后两年用年限平均法来做,四年的折旧加起来,再加净残值也不会等于5万。
你就这么想, 最后两年的折旧实际上是倒挤出来的数,最后两年只剩下那么多了1.05,所以除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