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事项导致甲公司2×16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的金额=(800-600)×(1-25%)×(1-10%)=135(万元)。
2010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对一起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为 800 万元。2011 年 3 月 6 日,法院对该起诉讼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 600 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不再上 诉。甲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 25%,按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10 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 出日为 2011 年 3 月 31 日,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导致甲公司 2010 年 12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 “期末余额”调整增加的金额多少呢?请把相关分录写出来。谢谢老师!
甲公司因违约于2x17年12月被乙公司告上法庭。乙公司要求甲公司赔偿其160万元。2x1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按或有事项会计准则对该诉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2x18年3月10日,经法院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120万元。甲、乙双方均服从判决。判决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赔偿款120万元。甲、乙两公司20x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在2x18年4月10日完成(假定该项预计负债产生的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公司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次年3月31日,所得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不再作其他分配,调整事项按税法规定均可调整应缴纳的所得税。 根据题目要求作出计算和会计分录
3.甲公司2X21年度取得一项其他债权投资,取得成本为220万元,2X21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2X22年2月10日,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190万元。假定未来期间甲公司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利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编制甲公司与上述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销售合同,合同中订明甲公司应在2017年8月销售给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2017年12月,乙公司将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甲公司赔偿450万元。201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按或有事项准则对该诉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300万元。2018年2月10日,经法院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400万元,甲、乙双方均服从判决。判决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赔偿款400万元。甲、乙两公司201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均在2018年3月20日完成(假定该项预计负债产生的损失不允许在预计时税前抵扣,只有在损失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抵扣)。公司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3月26日,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无其他利润分配,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编制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x21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2x22年3月31日,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x21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一起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为1000万元。2x22年3月6日,法院对该起诉讼作出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600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不再上诉。不考虑其他因素,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导致甲公司2x21年度未分配利润增加()万元。老师麻烦给我写一下这个题的分录可以吗?谢谢老师
你好,担保费,计入是管理费用吗?,二节明细是哪个科目
只要董孝彬老师回答,老师我们以系统为准就行可以吗?不管小票了,票也多,懒得去一个一个对,哈哈,我们怎么写分录
老师您好,开票的这个问题,第一,是个人开具给公司的,第二是公司开过来的,,,,两种对于税务风险合规上,哪种更好
老师您好,请问一下,公司是不是尽量规避个人抬头开过来的发票,没注意就涉及了个税的代扣代缴了
你好,制造业,加工铝材,销售是主收入,收到货款,借银行,贷应收账款 这家客户,又买了,辅助材料,粉料,借银行存款,贷其他业务收入,分录对吗?也是同一家打的款,如果直接减少应收款好像不对吧
我是小规模纳税人 我们企业的业务都是先汇款 后到发票 有的是月底到发票 有的是次月到发票 这种分录怎么做账
下列情形中,债券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不一致的有( )。 A、债券溢价发行,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偿还本金 B、债券折价发行,按年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C、债券面值发行,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一次偿还本金 D、债券面值发行,按年复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老师这道题不明白。是选什么?
老师您好,几个人帮我们盖厂房施工,这个不方便开发票过来公司,只能个人去税务开具建筑施工,这样的话可以吗?不需要个税代扣代缴吧?属于劳务吗
我有个供应商,他先供货给我,但是要我先付款了,他在开发票,这样的改怎么做账
汇率月第一个工作日的美元中间价是以人行还是外管局的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