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单方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怎么区别

2023-11-10 20:42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3-11-10 20:45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行为人独立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比如:抛弃、立遗嘱、委托授权、放弃继承等。
事实行为,行政机关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外,其活动大部分属于事实行为,如做出决定前的材料准备行为,作出决定后的实际执行行为等。

只有当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行为人独立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比如:抛弃、立遗嘱、委托授权、放弃继承等。
事实行为,行政机关在管理中,除作出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外,其活动大部分属于事实行为,如做出决定前的材料准备行为,作出决定后的实际执行行为等。

只有当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如结婚产生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结婚即为法律事实;死亡引起婚姻法律关系的消亡、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死亡即为法律事实。
2023-11-10
同学您好,正在为你解答请稍后
2023-02-06
你好!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是民法中两个基本的概念,它们在日常法律活动中有明确的区分。以下是具体来说: - **法律行为**:通常指的是基于个人意愿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签订合同、遗嘱等。这些行为需要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且意思表示必须真实。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行为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真实的意思表示以及合法性和形式的要求。 - **事实行为**:则不依赖于个人的意愿表示,而是根据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例如侵权行为、无因管理等。这类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它们产生的法律后果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不论当事人的意愿如何。 总的来说,法律行为侧重于个人意愿的法律效果,而事实行为则是由法律规定直接产生后果,不考虑个人意愿。理解这一区别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民法的核心概念和法律规则。
2024-05-17
法律行为必须要有意思表示,且是正确自由的意思表示,才能发生法律效果。 事实行为则是不用作出意思表示便可发生法律效果。
2021-03-08
行政事实行为和行政法律行为的区别 定义不同: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和服务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旨在产生某种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特征不同: 行政事实行为特征:公法上的行为;实施行政职权的行为;不以产生法律效果为目的。 行政法律行为特征: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分类不同: 行政事实行为分为:执行性行政事实行为、通知性行政事实行为、协商性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行为的分类: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划分标准: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划分标准:羁束行政行为、裁量行政行为。以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划分标准:要式行政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是否以作为方式表现为划分标准: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等等。
2023-05-14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