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金融工具减值问题时,确实需要明确区分和理解“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这两个概念。 预期信用损失是基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合理预测,对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内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的估计。它涉及对未来现金流缺口的加权平均现值进行计算,这些现金流缺口是由于违约事件可能导致的金融工具现金流减少。在金融工具减值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企业都是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损失准备的。这是因为在这两个阶段,虽然信用风险可能有所增加,但尚未实际发生信用减值。 而信用损失则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债务人违约,导致债权人无法按约定收回本金和利息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在第三阶段,即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的信用损失来计量损失准备。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信用损失已经实际发生,企业需要基于实际的损失情况来计提减值准备。 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的预测和估计,后者则是实际已经发生的信用损失。在金融工具减值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规定,选择适当的计量基础和方法来计提减值准备。 至于实际利息的计算,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由于尚未发生信用减值,企业仍按照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利息收入。而在第三阶段,由于已经发生了信用减值,企业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即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利息收入。
老师,请问“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模型”中的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像第二、三阶段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
A公司按年计提利息,有关债券投资业务如下:(1)2×18年1月1日,A公司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一批5年期债券面值为5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4639.52万元(含交易费用9.52万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初始确认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2%。(2)该债券在2×18年末和2×19年末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000万元和4900万元,且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均为零·A公司认为其所购入的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从近期来看,发行人具有较强的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从长期来看,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可能会但并不必然会降低发行人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因此,该公司将其视为且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属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白机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情形,该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3)2×20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利需变动、该债务工具的公允价值胜至4800万元。A公司认为”该债卷的信用风险白初始确认后已经息装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老师,就是,他这个特殊情形这块,说的,以下两种情形,企业无需就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表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分析, 而直接做出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假定(企业对这种简化处理有选择权),1.较低的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像这,直接就是,减值第一阶段,。 2中,区分了,应收款项,租赁应收乱,合同资产,的两种情形,一种是不含融资租赁,这种我理解的是原本应该按照整个存续期提减值,可能是2或者3阶段减值,我现在对你简化处理,直接变成第一阶段,未显著增加,直接就是12个月内存续期提减值,。 一种是含重大融资成分的,本来是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也就是原来应该2.或者3阶段的减值)我现在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第一阶段,第二,或者第三阶段都可以,如果你选择第一阶段,那就是12个月内的,。我对这段文字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甲公司2×17年1月1日按照面值购入一批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每年年末付息,购买价款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期限为5年,甲公司将其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评估认定该债券发生信用风险,但经甲公司综合分析,该债券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没有显著增加,甲公司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其金额为150万元。2×18年12月31日,该债券信用风险仍未显著增加,也未减少和消失。 17年末,并未发生实质性减值,摊余成本应该还是1000,怎么是1000-150等于850呢
(三)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 1.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2.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是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3.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老师,这3个阶段,前2个阶段说企业应当按照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后一个阶段说按照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表述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我们单位(行政单位)有笔专项款是市级拨给我们单位,再由我们转拨给县里中标的企业(这个项目是市级的,由县里企业中标)总款是20万,第一次付80%,终期付尾款20%,这个怎么做分录?
老师我们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其它应收款是个负数。其它应付款是个正数。应该怎么调整。是直接把这个负数和正数相加放在其它应付款里吗?
社保和公积金都可以按最低档缴纳吗
老师,公司法人在其他公司购买的社保和申报个税,还能在自己新成立的公司零申报个税吗 目前没任何交易
老师 题目:甲公司收到一台政府补助的600万的环保设备,甲公司采用总额法核算,甲公司当年未对该环保设备计提折旧。 税法规定:收到的政府补助应于当年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这个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为多少,存在递延吗?
计提工资时,按应发工资总额是包含了个人承担部分吗。而计提社保、公积金等时,就只用计提公司承担部分,这样理解对吗?
7月预开了700万,后因发票额度不够的原因8月迁址了,在新的主管税务机关开票,红冲了7月预开的700万,导致8月收入是负数,估计负600万左右,7月预开的税款都是交在迁移前的税务局的,这种情况增值税和附加税应该怎么报啊?
请董孝彬老师回答,非董孝彬老师请勿扰 老师晚上好,7月的成本核算结果我发您邮箱了,加关联的附件数据,请加急帮忙审核下可以吗?我给你心意。 需要的审核的我加备注了,看下理论没问题我就这样上交领导了,
这道题答案是不是错了?按道理来说,直接捐赠目标脱贫地区是不可以免的。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的是可以免的呀,答案怎么是反的?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内部交易,未实现的损益调整净利润是顺流逆流都是减未卖出部分吗?
明白了,简单点理解为前2个阶段未发生减值,用的是预期信用损失,即未来的金额,第三个阶段,实际发生了损失,用信用损失,实际收到的钱与合同金额的差额折现值。
同学你好 1.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金融工具尚未发生实际的信用减值,即债务人还能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还款。企业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可能的损失,这主要基于对未来信用风险的预测和估计。换句话说,企业考虑的是如果未来出现违约情况,可能会损失多少钱。 2.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金融工具已经发生了实际的信用减值,即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还款。企业采用“信用损失”来计量实际的损失,这主要基于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和由此导致的现金流减少。换句话说,企业计算的是实际收到的钱与合同规定的应收款之间的差额,并考虑时间价值进行折现。
好的,明白了
满意请给五星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