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金融工具减值问题时,确实需要明确区分和理解“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这两个概念。 预期信用损失是基于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合理预测,对金融工具在整个存续期内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进行的估计。它涉及对未来现金流缺口的加权平均现值进行计算,这些现金流缺口是由于违约事件可能导致的金融工具现金流减少。在金融工具减值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企业都是基于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损失准备的。这是因为在这两个阶段,虽然信用风险可能有所增加,但尚未实际发生信用减值。 而信用损失则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债务人违约,导致债权人无法按约定收回本金和利息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在第三阶段,即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的信用损失来计量损失准备。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信用损失已经实际发生,企业需要基于实际的损失情况来计提减值准备。 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的预测和估计,后者则是实际已经发生的信用损失。在金融工具减值的不同阶段,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规定,选择适当的计量基础和方法来计提减值准备。 至于实际利息的计算,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由于尚未发生信用减值,企业仍按照金融工具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利息收入。而在第三阶段,由于已经发生了信用减值,企业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即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和实际利率来计算利息收入。

老师,请问“预期信用损失的三阶段模型”中的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企业应当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不是像第二、三阶段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
A公司按年计提利息,有关债券投资业务如下:(1)2×18年1月1日,A公司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一批5年期债券面值为5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4639.52万元(含交易费用9.52万元)票面利率为10%,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初始确认时确定的实际利率为12%。(2)该债券在2×18年末和2×19年末的公允价值分别为5000万元和4900万元,且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均为零·A公司认为其所购入的金融工具的违约风险较低,从近期来看,发行人具有较强的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从长期来看,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可能会但并不必然会降低发行人履行合同现金流量义务的能力,因此,该公司将其视为且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属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白机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情形,该公司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3)2×20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利需变动、该债务工具的公允价值胜至4800万元。A公司认为”该债卷的信用风险白初始确认后已经息装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老师,就是,他这个特殊情形这块,说的,以下两种情形,企业无需就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信用风险与资产负债表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分析, 而直接做出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假定(企业对这种简化处理有选择权),1.较低的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像这,直接就是,减值第一阶段,。 2中,区分了,应收款项,租赁应收乱,合同资产,的两种情形,一种是不含融资租赁,这种我理解的是原本应该按照整个存续期提减值,可能是2或者3阶段减值,我现在对你简化处理,直接变成第一阶段,未显著增加,直接就是12个月内存续期提减值,。 一种是含重大融资成分的,本来是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也就是原来应该2.或者3阶段的减值)我现在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第一阶段,第二,或者第三阶段都可以,如果你选择第一阶段,那就是12个月内的,。我对这段文字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甲公司2×17年1月1日按照面值购入一批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债券,每年年末付息,购买价款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期限为5年,甲公司将其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核算。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经评估认定该债券发生信用风险,但经甲公司综合分析,该债券的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没有显著增加,甲公司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其金额为150万元。2×18年12月31日,该债券信用风险仍未显著增加,也未减少和消失。 17年末,并未发生实质性减值,摊余成本应该还是1000,怎么是1000-150等于850呢
(三)金融工具减值的三阶段 1.第一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2.第二阶段: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但是尚未发生信用减值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账面余额×实际利率 3.第三阶段:初始确认后发生信用减值 处理原则:企业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信用损失计量其损失准备 实际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老师,这3个阶段,前2个阶段说企业应当按照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后一个阶段说按照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和信用损失表述有什么不一样?
投资出去的钱,影响未分配利润吗
老师,发票上备注汇率7.1034、1478美元、人民币10498.83元,汇率7.1052、64124.8美元、人民币455619.53元,确认的收入为10498.83+455619.53,收到美元时当日汇率汇算的人民币是3551.19+6988.28+456818.66元,确认收入额与收款汇算人民币之间的差额1239.77元汇兑损益?
未开票收入 怎么做会计科目
老师,9月份开了3张0税率发票,第一张汇率7.1085、52862美元,人民币375769.53元。第2张汇率7.1034、1478美元,人民币10498.83元。第三张汇率7.1052、美元64124.8元,人民币455619.53元。9月开票确认收入时应如何计算汇兑损益啊
老师,实际货物已经销售了,当时忘了开票进来,但我们已经开票出去了,现在结转成本是负数 怎么办,小规模纳税人,票在这个月已经开进来了,但现在做9月的账,结完成本库存成负数了
老师,小规模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季报填列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表(季报)的年末余额那列数据吗
老师,实际货物已经销售了,货我们也卖出去了,但票没有开进来,我们已经把票给开出去了,现在结转成本库存是负数了,怎么办
老师,用现金发放的工资凭证需要啥单据吗?
老师,你好,我们是纯外贸企业,我们的出口方式属于自营出口还是代理出口呢,我们的报关单抬头是我们公司的名字,境内发货人和生产销售单位都是我们公司自己的名字,只不过报关手续是委托的货代公司给报关的,运输也是货代公司给操作的,那我们属于哪一种出口方式呢?
在代理记账公司上班,初级会计师被老板拿去注册了代理记账公司,现在我离职了,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初级会计不被老板拿去注册公司?就是注册公司的那个代理记账跟我没关系呢
明白了,简单点理解为前2个阶段未发生减值,用的是预期信用损失,即未来的金额,第三个阶段,实际发生了损失,用信用损失,实际收到的钱与合同金额的差额折现值。
同学你好 1.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金融工具尚未发生实际的信用减值,即债务人还能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还款。企业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来计量可能的损失,这主要基于对未来信用风险的预测和估计。换句话说,企业考虑的是如果未来出现违约情况,可能会损失多少钱。 2.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金融工具已经发生了实际的信用减值,即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条款进行还款。企业采用“信用损失”来计量实际的损失,这主要基于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和由此导致的现金流减少。换句话说,企业计算的是实际收到的钱与合同规定的应收款之间的差额,并考虑时间价值进行折现。
好的,明白了
满意请给五星好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