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第一个比较好分录

老师 麻烦 帮忙看一下 收工资社保经费时:借 银行存款 100万;;贷 其他应付款-上级 100万 支付时:借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60万; 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 15万;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20万;应付职工薪酬-个税 500元;应付职工薪酬-岗位津贴 2000元 贷 银行存款 952500元 计提时:借 管理费用 952500元;贷 应付职工薪酬952500 借 其他应付款 952500 贷 管理费用952500 老师 这样记分录可以嘛
老师,社保和工资的分录,本月没有生产的情况下我是这样做的,但好像社保部分重复了,帮忙看一下哪里有问题。 缴纳社保:借:管理费用-社保费500 其他应收款-某员工500 贷:银行存款 1000 发放上月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5000 贷:其他应收款-某员工500 银行存款4500 计提本月工资 借:管理费用-工资薪酬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5000 结转期间损益 借:本年利润5500 贷:管理费用-工资薪酬5000 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500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就是我们欠供应商货款,我又给供应商兼职,经过协调,公司出我给供应商兼职的工资,做到工资表里。假如一个月原本工资5000,兼职工资500,无社保公积金个税的情况下。我做什么分录好?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5500贷:应付职工薪酬5500。支付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5000,应付账款500贷:银行存款5500元。还是支付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5000借应付账款500贷应付职工薪酬500借应付职工薪酬500贷银行存款5500。内账做账。分录怎么做好?谢谢你了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就是我们欠供应商货款,我又给供应商兼职,经过协调,公司出我给供应商兼职的工资,做到工资表里。假如一个月原本工资5000,兼职工资500,无社保公积金个税的情况下。我做什么分录好?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5500贷:应付职工薪酬5500。支付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5000,应付账款500贷:银行存款5500元。还是支付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5000借应付账款500贷应付职工薪酬500借应付职工薪酬500贷银行存款5500。内账做账。分录怎么做好?谢谢你了。怎么才能平掉应付职工薪酬?有没有其他好的分录
你好,社保个人部分公司承担,怎么做分录 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 5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薪酬 5000 计提社保: 借:管理费用-社保 800(假设社保公司部分) 管理费用-福利400(假设社保个人部分)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800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 400. 支付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支付社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800 应付职工薪酬-福利400 贷:银行存款1200 这样子做分录对吗 公司福利菲一年不能超过工资总额的多少?
老师,开票开未销售不征税项目*预付卡需要有备案吗,可以直接开吗
土地增值税怎么计算公式
企业从宏达公司购入AB两种材料A材料计划成本为¥32,000B材料交完成本为¥44,000,用计划成本法核算A材料买价¥30,000增值税额3900B材料买价¥40,000,增值税额5200材料羽毛企业尚未入库,尚未支付货款承接上题,次日材料验收入库,并以银行存款支付,写出分录
公司收到知识产权补助,怎么做账 需要做台账吗,这笔款到时怎么支出,怎么进行专款专用,怎么区分
今天8点多开了一张20万的专票,会不会被税务预警啊,我查了一下小红书说不能在晚上8:00以后开票
购买的货款,后面不买了,后面冲红发票怎么处理,购买时分录借预付账款,贷银行存款,
跨境电商企业采购取得普票,能抵扣税点吗,还是直接按价税合计算采购成本
A公司将所持B公司股权转让给C公司,对价是C公司承接A公司部分债务。在计算印花税时,是否以C公司承接A公司这部分债务为计税依据,按产权转移书据计算计算缴纳印花税?
购买了一笔材料款,然后分两笔款转账的而且还不是一个账户,怎么做账?
小规模 老师请问一下 培训机构出租一间教室出去。开普通发票需要缴纳哪些税费?
第一个是不是不太好?应付职工薪酬是不是平不了?应付职工薪酬贷方5500按照说平账应付职工薪酬应该是借方达到5500。如果采用第一种应付职工薪酬贷方多500
你支付时就平了这个分录
平不了的。支付时只是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每次贷方多出500
你不是500放在应付账款吗
那也平不了应付职工薪酬啊。你仔细看,或者你写一下分录。你看看能平吗?拍图片给我。我看看你怎么平的。谢谢
你计提都放在工资为什么分开啊500在应付账款啊
你仔细看我说的,在上面,相当于供应商给付的工资啊
那你计提也应该分开,前后需要一致啊
那计提怎么做分录好?
借管理费用5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5000 应付账款500
还不如直接计提5000
你这样做,应付账款就平了。还是欠供应商那么多钱
看你个人的做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