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一般会计需要具备怎么样的能力
分享
玲老师
职称:会计师
4.99
解题: 37.73w
引用 @ Momo58 发表的提问:
一般制造业纳税人,生产设备,设备的配件需要请第三方做加工,会计分录怎么做?
你好, 一)委托方在委托加2113工过程中的会计分5261录: (1)委托方与受托方签订4102委托加工合同后,按合同向受1653托方发出委托加工物资: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对于发生的运杂费,做如下分录: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2)受托方加工完成时,委托方向受托方支付加工费、消费税等 借:委托加工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 ——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3)运回加工物资过程中支付的运杂费: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 (4)委托加工物资运抵仓库,办理入库: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106楼
2022-11-20 08:37:00
全部回复
邹老师
职称: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
4.99
解题: 62.45w
引用 @ 等花开 发表的提问:
一般发票备注栏没啥要求的前提下,写错字,会怎么样
你好,属于发票备注内容错误了
107楼
2022-11-21 07:00:28
全部回复
等花开:回复邹老师 这个就看甲方收不收了吧,应该无所谓吧,因为这边他们不要求备注栏写啥的
2022-11-21 07:13:56
等花开:回复邹老师 施工单位现在要求备注栏写工程名称跟工程地址,我把工程名称写成工程项目了
2022-11-21 07:30:32
邹老师:回复等花开你好,是的,关键看对方会不会拒收 收了其实也不影响入账
2022-11-21 07:51:32
何江何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
4.98
解题: 3.65w
引用 @ 会呼吸的芦苇 发表的提问:
免,抵,退的含义,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免、抵、退”计算办法的解释   一、含义   免,是指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   抵,是指所有进项税先用于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   退,是指未抵顶完的进项税可以退。   二、解释   1、制定和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缓解出口退税的压力;二是为了应对生产企业财会核算的混乱与虚假。   2、我们以一个例子来作说明“免、抵、退”办法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政府实行这个办法的原因:   A、资料:   假设某企业外购原材料100万(进项税额17万),其中40%部分用于生产内销产品,60%部分用于生产出口产品。产品全部销售,其中,内销销售额60万,外销销售额(出口离岸价格)120万。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还外购免税辅料40万(无进项税)。假设企业适用的退税率为15%,上期无进项税余额。   B、如果政府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那么,按照实际情况计算的结果是: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00×40%×17%=3.4万   出口应退增值税=100×60%×15%=9万   征、退差额进企业成本:100×60%×(17%-15%)=1.2万   C、政府实际的想法及其对策   第一、由于企业财会信息虚假普遍,因而导致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   第二、为了防止多退税,政府决定将所有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如果抵顶不完,再来退税。如此可以减少政府支付的退税额。这就是所谓的“免、抵、退”。   第三、由于退税率只有15%,所以,在抵顶内销销项税额之前先要将征、退差额转出。但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核算资料,政府不可能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成本来计算转出税额,因而缺少一个合理的计算转出税额的依据。对于政府来说,在上述所有的资料和信息中比较容易掌控和相信的只有出口的离岸价格。因此最后政府决定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作为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依据。但是,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这样就得出了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17%-15%)-40×(17%-15%)=1.6万)   因此:   内销应纳增值税=60×17%-(17-1.6)=-5.2万   第四、如果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得出的结果是负数,意味着内销不需要交纳增值税并且还有进项税额未抵顶完(即教材中所称的“期末留抵税额”),因而可以进行退税。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剩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都退给你,政府还得看看这些进项税额所代表的原材料你有没有用于出口货物的生产,只有用于生产的才会退给你,没有用于生产出口货物的当然就不退给你了,只能留待下期使用。   第五、在确定应该退多少税给企业时,从道理上应该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来计算的,但是由于政府不相信企业的财会信息资料,因而同样存在一个根据什么来确定应退税额的问题。最后,政府也只能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来作为计算应退税额的依据。但同样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也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来计算应退税额,这样就得出了计算应退税额(即教材上所称的“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   免抵退税额=120×15%-40×15%=12万)   第六、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大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这时,企业实际得到的出口退税额就只能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税了,因为该退的进项税已经让你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了;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是小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那么,企业实际得到出口退税就是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了,因为剩余不退的进项税意味着企业还没有使用,当然就不会退给你了。   由于12>5.2,所以企业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额为5.2万。之所以不退给你12万,是因为有些进项税额已经在计算内销应纳增值税时已给抵顶了。   第七、从上面那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企业交税3.4万,退税9万,实际上退5.6万;而按照“免、抵、退”计算,企业内销不交税,出口退5.2万,实际获得的出口退税比前者少0.4万。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少的0.4万正好是“免、抵、退”办法下转出的进项税额1.6万与按照实际情况计算下征、退差额1.2万的差额,这意味着企业在“免、抵、退”办法下多转出了0.4万进项税额,也就等于政府就少退了0.4万的增值税。
108楼
2022-11-21 07:19:31
全部回复
袁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税务师
4.98
解题: 7.19w
引用 @ 温婉的八宝粥 发表的提问:
会计主管编制财务计划,需要一定的实操能力吗?还是说只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
需要一定的实操能力
109楼
2022-11-21 07:36:59
全部回复
紫藤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税务师
4.99
解题: 13.37w
引用 @ 熊宝贝 发表的提问:
一般纳税人,公司具体业务主要是电力安装和电力工程施工,建账有哪些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有哪些?
你好,根据银行存款,实收资本,短期借款,往来款等把资产的负债表做平,就可以记账了
110楼
2022-11-22 06:51:07
全部回复
思顿乔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
4.98
解题: 2.62w
引用 @ 拉长的睫毛膏 发表的提问:
公司的偿付能力比率怎么计算?一般数据在多少正常?
西方财务会计中企业借款费用与偿付能力之间的比率。主要有利息偿付比率和现金流量偿付比率。偿付比率的重点是损益表,衡量收入的充分性,以偿还利息和其他固定费用时到期。两种流行的偿付比率是利率偿付比率和固定费用偿付比率。
111楼
2022-11-22 07:12:38
全部回复
思顿乔老师:回复拉长的睫毛膏利息偿付比率=税前营业利润÷利息;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2022-11-22 07:27:59
拉长的睫毛膏:回复思顿乔老师 6000万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在多少比较正常?
2022-11-22 07:57:47
思顿乔老师:回复拉长的睫毛膏您好,你们是需要借银行贷款还是什么?
2022-11-22 08:14:45
拉长的睫毛膏:回复思顿乔老师 并不是,竞标用
2022-11-22 08:28:32
思顿乔老师:回复拉长的睫毛膏这要看竞标的文件需要什么样的。可以控制60%
2022-11-22 08:50:30
思顿乔老师:回复拉长的睫毛膏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您?谢谢
2022-11-22 09:17:29
邹老师
职称: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
4.99
解题: 62.45w
引用 @ Kelly 发表的提问:
非专业未从事过会计,后期要转会计,有会计证,不是应届,工作好几年了,简历与面试怎么做能通过入职,去面试过出纳HR问下自我介绍和之前的工作内容就完事了?专业的事一点都没提到。怎么谈的时候说我自己已经具备这些能力。
你好,如果没有从事过实际工作,一般是很难说自己关于工作经验事情的
112楼
2022-11-22 07:24:59
全部回复
Kelly:回复邹老师 这个……会计学堂……淘宝上30天快速通过……学这个顶好几年的经验……
2022-11-22 07:55:00
邹老师:回复Kelly这个只是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是需要以实际为主的
2022-11-22 08:14:25

微信扫码做题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