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管理会计成本分配方法
分享
陈诗晗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4.99
解题: 17.93w
引用 @ 大力的小刺猬 发表的提问:
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费用与其他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基本生产成本的费用总额相同,答案是错。 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很可能不一致,差额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并不会影响基本生产成本费用,差额也计入管理费用,所以为什么基本生产成本费用不同呢?
你好,同学。 按计划分配和其他分配,这个分配率不一样,所以会导致成本不一样。并不是说差额计哪里就成本一样的。 这个分配率不同直接导致差额不一样。
1楼
2023-03-11 19:55:36
全部回复
蒋飞老师
职称: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考试(83分),中级会计师
4.99
解题: 7.05w
引用 @ 糊涂的皮带 发表的提问:
计划成本分配法中,实际小于计划费用,管理费用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你好!具体是什么业务呢
2楼
2023-03-11 21:14:46
全部回复
黑眼圈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
4.97
解题: 0.32w
引用 @ Козерог 发表的提问:
用五种方法做,要有会计分录 如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五种
同学老师会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给您解答可以吗
3楼
2023-03-11 22:33:58
全部回复
黑眼圈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
4.97
解题: 0.32w
引用 @ 潇洒的鞋垫 发表的提问:
成本会计学问题 分配法计算分配修理供电费用
你好,请带题目重新发起才有老师解答问题的
4楼
2023-03-11 23:34:05
全部回复
三宝老师
职称:高级会计师,税务师
4.99
解题: 1.19w
引用 @ 邓容 发表的提问:
会计方法是成本管理唯一的方法是对的吗?
不对,成本管理方法有多种 1、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用来描述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产品过程中,其作业与产品价值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例如:存货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只起到有备无患的预防作用,它的存在并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种作业成本。 半成品在企业生产部门的传送作业也不能使企业产品价值增加,应运用网络规划的科学方法合理布局企业的生产车间,来减少半成品传送作业使其传送成本最小化。 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增值作业与价值不增值作业,应尽量减少价值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   2、零库存与准时生产   由于存货管理是价值不增值作业,所以目前许多企业追求零存货,但是,零存货给企业产品生产带来很大风险,一旦供货商违约延时供货或所供材料有质量问题,这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零存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货商与客户。 与此相关的就是及时生产方法—JIT,在这种生产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只有在接到订单时,才准时生产,并且生产线上的各种生产部件都在下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时 生产。这种生产方法要求企业不但能及时、有序的获得各种订单并开发设计产品,同时也要求各种零部件具有高质量高水准、生产工人的技能熟练程度也要达到极 高。 因为一旦一个生产环节出错,整个生产过程都要停下来。因此,在这种生产方式下,企业还要具有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旦出现故障或产生废品要及时处理。   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成品的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企业每完成一 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 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业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加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至于最终减少成本。   4、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被认为是上世纪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它的核心是产品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目前西方制造业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质量是免费的 (Quality is free)”,也就是说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获得的收益问题,因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返修、销售退回等,要付出额外成本、大幅度 冲减收益。 其内涵就是“为顾客提供质量上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对待质量问题,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长期利益进行运用,追求质量上零缺 陷的产品是企业不顾一切代价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意味着企业要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占有份额,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全面质量管理的起点是应顾客的需求而设计产品,其终点是保证这种产品令顾客满意。    质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满意的程度。追求质量当然要付出成本的,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它们是企业为确 保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付出的费用。世界上许多成功的大公司如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英国的英国通讯公司、日本的富士和丰田公司等都把全面质量管理作为 他们9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二、现代成本管理理念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   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 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 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 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   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 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   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4、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   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   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三、ERP标准成本管理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协调地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面向市场来进行运作。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平台,除了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监控和优化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外,ERP也为企业资金管理领域提供了 强大的控制和丰富的分析功能。企业实行ERP标准成本体系可以优化成本控制流程,减少大量繁琐的日常核算和核对工作。   1、有利于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   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要求基层管理者共同参与,用科学的方法制定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目标和业绩评估的尺度促使广大员工关心成本核算,增强成本意识,对完成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成本控制    ERP标准成本体系通过事前制定的成本标准,对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可以在事前限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成 本标准控制支出,随时显示节约还是浪费,及时发现超过成本标准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迅速制定改进措施,纠正偏差,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产品成本形成之后, 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企业可以进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降低成本指出途径。   3、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 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 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4、有利于价格决策    产品的标准成本是企业进行价格决策和招标议价的一项重要依据。这是因为标准成本提供了及时性、一致性的成本信息,它可以消除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低效率或 浪费以及偶然性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从而避免由于实际成本的波动而造成的价格波动情况。作为定价基础,标准成本比会计期间结束后所求得的实际成本更能满足市 场对定价及时性的要求。   总之,企业生存的动力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即获得利润,必须保证企业生存公 式:利润=收入-成本的值>零,且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另外,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 跟,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5楼
2023-03-12 00:57:55
全部回复
立红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税务师
5.00
解题: 8.41w
引用 @ 花痴的黑米 发表的提问:
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该如何写分录?我知道,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差异额计入管理费用借方。那这个分录可以倒过来写吗?可以计入管理费用借方吗?
你好,可以的,如果大于,分录相反。
6楼
2023-03-12 01:51:54
全部回复
陈诗晗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4.99
解题: 17.93w
引用 @ 畅快的睫毛 发表的提问:
成本会计分步法月末分配半成品会计分录
您的问题老师解答(计算)中,请耐心等待
7楼
2023-03-12 03:21:22
全部回复
陈诗晗老师:回复畅快的睫毛借 半成品 贷 生产成本
2023-03-12 04:07:50
林老师
职称:会计师
5.00
解题: 0.5w
引用 @ 爱笑的流沙 发表的提问:
成本会计中,制造费用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什么
制造费用一共有6种分配方法主要是 (1)直接人工工时,各受益对象所耗的生产工人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数; (3)机器工时,各受益对象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数,可以是实际工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数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对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标准产量,将各产品实际产量换算成标准产量,以各产品的标准产量数作为分配标准。 而企业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核算制造费用,一般一经确定是不得随意改动的。 正常情况下制造费用期末没有余额,但是企业发生的非计划性的,或计划性的停工造成的一些人工,及材料耗用等费用的发生会引起期末留有余额!对于资产负债表没有任何影响!
8楼
2023-03-12 04:23:21
全部回复
家权老师
职称:税务师
4.97
解题: 17.98w
引用 @ 勤劳的茉莉 发表的提问:
在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出现一正一负,怎样做会计分录
为啥会产生一正一负呢?
9楼
2023-03-12 05:41:21
全部回复
媛媛
职称: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师,税务师
0.00
解题: 0w
引用 @ 神经蛙 发表的提问:
管理会计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
学员你好,老师做完发你哈
10楼
2023-03-12 06:56:43
全部回复
媛媛:回复神经蛙题目有些复杂,需要等等哦
2023-03-12 07:22:36
媛媛:回复神经蛙第一问 第一年 变动成本法单位成本=4 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4+24000/6000=8 第二年 变动成本法单位成本=4 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4+24000/8000=7 第三年 变动成本法单位成本=4 完全成本法单位成本=4+24000/4000=10
2023-03-12 07:48:02
媛媛:回复神经蛙第二问 第一年 变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0 完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0 第二年 变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000*4=8000 完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000*7=14000 第三年 变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0 完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0
2023-03-12 08:05:12
媛媛:回复神经蛙第三问 第一年 变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 完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 第二年 变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 完全成本期初存货成本=0 第三年 变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8000 完全成本期末存货成本=14000
2023-03-12 08:16:42
媛媛:回复神经蛙第四问 第一年 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10*6000-4*6000-24000-6000=6000 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10*6000-8*6000-6000=6000 第二年 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10*6000-4*6000-24000-6000=6000 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10*6000-7*6000-6000=12000 第三年 变动成本法营业利润=10*6000-4*6000-24000-6000=6000 完成成本法营业利润=10*6000-7*2000-4000*10-6000=0
2023-03-12 08:26:55
媛媛:回复神经蛙第五问: 第一年无差异 第二年完全成本法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6000=完全变动法下期末存货成本=6000 第三年完全成本法利润-变动成本法利润=-6000=完全变动法下期末存货成本=-6000
2023-03-12 08:50:10
陈诗晗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4.99
解题: 17.93w
引用 @ 薄荷糖的夏天 发表的提问:
怎样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去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看一下图片,同学
11楼
2023-03-12 08:05:07
全部回复
何江何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
4.98
解题: 3.65w
引用 @ ZW 发表的提问:
请问老师生产成本和分配原理是啥?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啥?怎么分配呢?
你好同学,一般是按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消耗来分配 的而这个标准就是BOM上定好的标准 辅助成本一般是按工时分配给产品的
12楼
2023-03-12 09:34:03
全部回复
孟洁
职称:会计师
5.00
解题: 0.12w
引用 @ 爱是一种天赋 发表的提问:
简述间接计入成本的基本分配方法
企业的要素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分为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按其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分为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加深理解体会。直接费用可能是直接计入费用,也可能是间接计入费用。相反亦然。 直接计入的要素费用直接计入某种产品。而间接计入的要素费用分配关键是找到一种合理的分配标准。合理的分配标准与所分配的费用多少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分配结果比较准确合理,而且还应是比较容易取得的资料,计算也应比较容易。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标准主要有三类:1 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2 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等。3 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 分配时先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一单位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然后再根据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乘以费用分配率,即可求得每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计入要素费用。 (三)部门费用的核算 部门费用是指企业为商品产品的生产提供产品、劳务或直接从事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生产部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 对于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可以通过“制造费用--××车间”账户单独归集,也可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两种方法的账户格式怎样请同学们要仔细思考。 关于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可划分为两种情况:根据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是,即产品性生产和劳务性生产
13楼
2023-03-12 10:25:08
全部回复
venus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
4.98
解题: 5.1w
引用 @ 美丽的西装 发表的提问:
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分配系数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数法。因此,系数法是分类法的一种,也可称为简化的分类法。 确定系数时,一般是在同类产品中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把这种产品的的系数定为“1”;用其他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相比,求出其他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的分配标准额的比率,即系数。     系数一经确定,应相对稳定,不应任意变更。
14楼
2023-03-12 11:44:35
全部回复
王瑞老师
职称: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4.96
解题: 0.94w
引用 @ 陆在远方 发表的提问:
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中计划成本分配法中要计算实际成本怎么计算
您好,计划成本准确的话,按计划成本计算出来的就是实际成本,你说的实际成本是指单位成本还是辅助车间发生成本?
15楼
2023-03-12 13:09:17
全部回复

微信扫码做题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