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2025-07-05 18:15 来源:快账

导读:会计档案保管年限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各种财务会计文档都是需要按照规定进行保存的,通常的情况下根据文件的类型报酬年限上会有一定的不同的,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依次是永久保存、30年定期保存和10年定期保存的,这些不同保存年限的砍砍价档案知识,小编老师欢迎你们来阅读下述文章,对你们理解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免费提供专业财税问题解答,让您避免税务行政处罚风险
答疑老师

戴怡芳|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会计档案的保存期限根据文件类型和法规要求分为三类:

1、永久保存:适用于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决算报告等核心财务文件。这类档案需长期留存,用于追溯企业历史经营状况。

2、30年定期保存:包括会计凭证(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14条,此类档案需至少保存30年。

3、10年定期保存:主要针对涉税资料,如纳税申报表、税务稽查报告等。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9条,涉税资料保存期限为10年,但若其他法规要求更长期限,需按更长时间执行。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具体是怎么规定的

会计档案分为几类?

会计档案一般分为4类:

1、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2、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3、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4、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会计档案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属于文书档案,不属于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保管年限具体是怎么规定的?通过上文汇总的相关财务知识,相信你们对此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应该都是有所了解的,其实这些不同文件类型的保存年限,需要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保存的,这些情况在相关法规中都是有规定的;企业财务人员千万不能擅自将其会计档案进行销毁的,关于会计档案保存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大家都可以来本网站上免费报名学习。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