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界限在哪
一、逃税漏税的界定
逃税漏税是指纳税人采用非法手段,故意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减少或避免应纳税款的行为。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逃税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隐匿、擅自销毁做帐凭证,以及在账上多列、少列和不列收入,从而造成少交税款。具体来说,逃税漏税的常见手段有:
隐藏收入:纳税人取得收入后未进行申报,试图通过隐瞒收入的方式减少应纳税款。
改变收入性质:将原本应属于其他税目的收入,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另一税目,以享受更低的税率或税收优惠。例如,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经营所得,通过成立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来开票,以享受核定征收的税收优惠。
这些行为都构成了逃税漏税,因为它们违背了税收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属于伪造变造事项,以逃避税收义务。
二、税收筹划的界定
税收筹划则是指纳税人在研究税法的过程中,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以使其经营行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合法地减少应纳税款。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在于它完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采用任何非法手段。具体来说,税收筹划的特点包括:
研究税法:税收筹划的前提是对税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确保所采取的筹划措施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
调整商业模式:纳税人在研究税法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为了享受增值税税负超3%即征即退和所得税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可能会研发一套连锁经营的门店管理系统,并成立科技公司来运营该系统。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筹划所采取的措施必须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不能有任何违背税法精神的行为。
偷税漏税是指什么?
偷税漏税,其中,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销毁账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
漏税,是指纳税人因无意识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违章行为。如由于不了解、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因工作粗心大意,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的界限在哪?通过上文罗列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相信关于企业税务筹划和偷税漏税的界限应该是熟悉的,对于一名专业的财务人员来说,肯定不能鼓励你们采用偷税漏税的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减负,但是对于其中的定义和界限肯定是需要熟悉的,如果你们读完上文之后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都是可以来本网站上找会计老师进行请教,会有老师给你们解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