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质要求
1.受赠机构范围限制
只有三类主体可接受公益性捐赠:
公益性社会组织:包括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基金会和社会团体,且需具备非营利性、公益支出符合法定比例(如无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公益支出需≥上年末净资产8%)、管理费低于12%等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公益性群众团体:如工会、妇联等,需取得税前扣除资格且未被列入失信名单。
2.资格动态管理
受赠机构资格有效期为3年(《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需定期复审。若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如挪用捐赠资金或从事营利活动),将被取消资格且可能多年内无法重新申请。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是什么?
根据《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15号)第一条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总结:
1、税前扣除标准内: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2、超过税前扣除比例12%: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结转后的三年内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资质要求有哪些?综合以上内容所述,在上文内容中小编认为企业对外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的资质的要求,主要是对受赠机构的资质有所要求的,并不是企业对外的所有公益性捐赠的费用都是可以申请扣除的。如果学员们读完上文内容之后对此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申报流程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那么小编老师倒是建议你们可以来本网站上免费搜索相关财务课程学习,对你们学习肯定有所启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