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到税务说明情况,并且保留个体户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的情况下被虚开发票的证据。
老师好,我工作年限才两年多,经验不足,以前在律所工作,现在新找工作还没去呢,正在准备中。大概了解是帮助企业做银行贷款服务的,然后这个企业会给我们佣金,会走对公账户,然后就得开发票,一般都开信息服务或者咨询类发票,应该会是一般纳税人,我去了,好像有400万进账,问我怎么把钱导出来,交个税还是怎么的,我的理解从公司账走到个人都得交个税。他可能想让我给他想办法避税吧,还说给国企开完票,上游开完发票,下游就要导账,不导账的话,这个钱纳税额度太高,说涉及这的领域比较多,这个增值税可能要交的吧,至于企业所得税,还能筹划筹划,想问问老师帮我解释解释,还有我听哪个实操课能了解的更详细一些?
请问,建筑行业外管证,是由会计负责的还是由出纳负责的? 我是出纳,我们公司让我负责开票完直接开外管证,之前开外管证有教,所以我学会了。最近,公司又突然安排叫我开完外管证,要直接在电子税务局预缴。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预缴,因为里面要填税务局分科信息,项目经营者代理人是谁,身份证信息是什么,还有经营金额之类的。这些我一个出纳哪里懂这些,这不是会计应该负责的部分吗?? 然后我跟老板说我只会开外管证,不会预缴,她说你自己解决,或者打电话问税务局,那么多个项目难道我要一个个打电话去问吗,这不太现实吧。而且最离谱的是,老板叫我不知道代理人是谁,就填我自己的名字,说以后都是要由我预缴,由我交钱的。这合理吗?
老师,刚入职一家建筑公司,主要业务是自己的资质让别人挂靠,之前的财务做账太乱,因为我自己也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所以也不懂她们做的到底对不对,麻烦老师解答下以下问题:1.图一图二是十二月坐的一个分录,说是给没有签订合同(就不签合同)的客户买了一个机器,九月开的发票,但是12月才收到票,然后在12月做的账,但是8月走私户给了3000,9月公户转了12000,我问为什么计入管理费用其他,之前财务说给不签合同的客户买的,不能入固定资产,而且固定资产也可以一次性计入费用,入固定资产还要计提折旧,没有必要,更何况所得税这部分管理费用的限额一直没有超过所以就计入到管理费用,我就是觉得这么做肯定不对,但我也不知道怎么调做到哪里麻烦老师指点下。问题二,图三以 她们的账务我看进项票直接就计入到主营业务成本了,不管是材料还是劳务公司的人工费等,原料不入库,成本票来了就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这么做我总感觉就不对,但挂靠业务这部分,被挂靠方怎么做账啊,麻烦老师解答下,谢谢
我有个朋友是拼多多的企业商铺注册了一个商贸公司,她们目前每个月要把拼多多的余额体现到自己的对公户上然后再把成本转给上游的公司,但是她们不需要对客户开票,那她把拼多多的余额体现到自己对公户上怎么做账呢?不开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按照收入申报增值税嘛?
是这样的:公司的账还没接回来我都有点头疼了,因为他们报销单是这样的,采购货款,包括购买软件,进销存那些都是没有走付款申请单,纸质都没就算了,那起码线上申请的比如钉钉的,也没打印出来作为原始凭证,钉钉的写的不是付款申请,是应付单,然后他们有一个这样的形式就是:比如他朋友吃了饭,开了餐费发票是开到他公司抬头,然后这单没有走对公账户,又没有现金出款,这单就给到代账做账,她们不会有疑问的吗,因为一直以前不都是对应银行流水或者库存备用金出款的吗,还是说有发票也可以这样,发票是正规开具的,就是这个操作有点我看不懂。包括这还有涉及到老板或者员工个人外出办事开车的油费,员工的也是自己个人车那种,以及过路费那些,这些报销又怎么处理,走公户出可以的吗。
前年把法人的其他应付款转到实收资本,现在怎么转回往来款
你好!公司是建筑劳务公司没有建筑资质,接了劳务公司的项目,现在税务问我们有没有资质,税务需要管理我们有没有资质吗?
我交的增值税会计科目选择应交税费销项税额对不对
老师,想问下,总公司为子公司提供的货物切割费、包装费等服务费,可以开具发票吗?开什么票合适?
老师您好,公司关于2024年一直没有实际发放工资,把工资计入了其他应付款,然后在汇算清缴的时候可以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吗
老师:公司卖货,签合同,一年完成任务10000袋,价格280元,已完成任务,那么1000袋的货,按很低的30元出售,这1000袋发票怎么开?
老师您好!小规模,如果专票超过30万,普票部分也要交税是吗?
老师,我们用企业会计准则,2025年4月补录入2020年4月采购的固定资产车,补计提折旧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请问这个科目是影响2024年末未分配利润数吗?后期需要改什么报表吗
你好,请问老板拿走的钱怎么做分录,是不是取决于有没有借条,有就计入其他应收款,没有算分红?
农行给加油站转帐,做账借方为什么用预付账款,
必要情况下需要报警处理
她朋友是不是会被判刑或罚款。她也会不会被牵连到
确实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虚开,刑罚不至于,罚款不好说。
如果企业本身存在不规范可能会有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