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董老师你好,提问的,我想问是否追溯调整和追溯重塑都是,累积影响数不切可行的话,应当追溯调整、重述可调整的最早期,也就是找到可以追溯的最早期开始调整

@董老师你好,提问的,我想问是否追溯调整和追溯重塑都是,累积影响数不切可行的话,应当追溯调整、重述可调整的最早期,也就是找到可以追溯的最早期开始调整
@董老师你好,提问的,我想问是否追溯调整和追溯重塑都是,累积影响数不切可行的话,应当追溯调整、重述可调整的最早期,也就是找到可以追溯的最早期开始调整
2025-08-12 00:03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5-08-12 04:17

早上好,对的,对于重要前期差错处理,如果累积影响数能合理确定就用追溯重述法逐期调整,如果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就从能追溯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和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实在不行也可以用未来适用法,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也是类似逻辑,能调多少调多少。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06:56

那会计政策变更也是吗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06:56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06:59

 您好,是的,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如果能合理确定累积影响数就追溯调整,如果不切实可行就从能追溯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会计政策变更用追溯调整法时,如果能合理确定累积影响数,就追溯调整(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等,重编前期报表 );如果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就从可追溯的最早期间起,调整相关项目期初余额,也可采用未来适用法(像无法追溯前期数据时,从当期开始用新政策 ) ,核心逻辑就是在保证会计信息可比、可靠前提下,根据实际可追溯情况灵活处理 。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18:25

如果能合理确定累积影响数,就追溯调整(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等,重编前期报表 );如果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就从可追溯的最早期间起,调整相关项目期初余额,,针对这句说话可以举个例子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18:29

 您好,当会计政策变更或差错更正时,如果能算清总共影响多少(比如算得出过去两年一共少提折旧90万),就直接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并重编以前报表;如果算不清全部(比如找不到第一年数据只能算出第二年少提40万),就从能算清的最早那年(第二年)开始调整期初数,把能改的部分先改好。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18:35

哦哦,这样理解就好理解一些了,总觉得两句说话很相像。另外比如发生在24年的,为何说要调资产负债表变化年的期初数,也就是24年期初,不应该是调24年期末吗;然后利润表是调变化年的上年,一般利润表不会涉及上年数据吧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18:48

 您好,会计调整的核心是改以前年度的账,所以发现问题的当年(比如2024年)要调整的是年初数,而不是期末数。因为年初数就是上年(2023年)的期末数,改2024年初数=改2023年末数,这样就把去年的错误修正了。期末数是当年(2024年)的新数据,不能用来改以前年度的错。   2.利润表调整的是上年对比数。比如2024年利润表里通常会列出2023年数据作比较,发现2023年有错就直接改这里。如果利润表不列上年数据(比如公司第一年营业),那就不用调。简单说就是:资产负债表调年初等于改去年,利润表调上年数等于改去年利润。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19:14

哦,变化年是指发现年是吧?我以为改去年的数,去年就是变化年…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19:23

老师,日后事项,不是通过这个科目核算吗?只有会计政策变更才是可以用未分配利润吧

老师,日后事项,不是通过这个科目核算吗?只有会计政策变更才是可以用未分配利润吧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19:32

 您好,对的,变化年就是发现问题的当年(比如2024年发现错误),但调整的是去年的账。去年(2023年)是出错年,今年(2024年)是发现年/变化年。会计上是通过改发现年的年初数来修正去年的错误,因为年初数=去年年末数,改这里就等于改去年了。   2.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前期差错更正(比如发现去年折旧算错了)。而会计政策变更直接调未分配利润(比如折旧方法从直线法改成双倍余额递减法)。这俩是不同业务:差错改错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政策变更直接动未分配利润。日后事项(比如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也是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19:36

所以这题判断题是正确的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19:41

 您好,不对呢,不是所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都要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只有涉及损益(比如收入、成本、费用)的才用这个科目,其他调整(比如补提坏账、确认负债)直接改相关科目就行。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19:42

哦哦,也就是资产负债表科目就不需要,对,自己栽一头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19:43

是的是的,我去吃晚饭了,晚些回复哈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20:00

老师麻烦帮我看下这题,我写得对吗?分了两条线,我在想其他应付款要考虑递延吗

老师麻烦帮我看下这题,我写得对吗?分了两条线,我在想其他应付款要考虑递延吗
老师麻烦帮我看下这题,我写得对吗?分了两条线,我在想其他应付款要考虑递延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20:08

朋友,能用电脑打出来么,里面划线这些我怕理解错了,您写各年分录就行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20:18

稍微写好一点…不好意思,老师

稍微写好一点…不好意思,老师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20:21

23年的分录是针对预计负债(递延所得),营业外支出(当期所得),24年的,也是,只不过我在考虑其他应付款要否考虑递延?以及23年,预计负债会计账面是700,税法是700还是700-700=0?因为题里说支付了才抵扣,但这也是未来可抵扣,老师麻烦看看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20:26

辛苦吧,,我现地去看题哈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20:37

 您好,的分录 部分正确,部分需要调整。   23年分录是对的:   1. 计提预计负债:借 营业外支出700,贷 预计负债700   2. 确认递延所得税: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175,贷 所得税费用175   24年分录需要修改:   1. 冲预计负债%2B补差额:借 预计负债700,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贷 其他应付款800   2. 调整所得税: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75(借 所得税费用175,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175),同时补记实际可抵扣800万对应的税(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   其他应付款800万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因为钱已付,当年直接抵税)。23年预计负债计税基础确实是0(税法不认计提,只能在实际赔钱时抵税)。

头像
快账用户2427 追问 2025-08-12 20:40

补记实际可抵扣800万对应的税(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 这是什么意思,那像我这样,在23年,24年当年计提借所得税贷应交所得税不可以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8-12 20:51

 您好,23年的分录(借营业外支出700贷预计负债7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75贷所得税费用175)是对的;24年要分三步处理:1.冲回预计负债700并补记差额100(借预计负债700/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贷其他应付款800),2.转回递延所得税175(借所得税费用17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75),3.补记实际可抵扣800对应的税差25(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其他应付款800万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23年预计负债计税基础确实是0。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早上好,对的,对于重要前期差错处理,如果累积影响数能合理确定就用追溯重述法逐期调整,如果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就从能追溯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和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实在不行也可以用未来适用法,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也是类似逻辑,能调多少调多少。
2025-08-12
追溯调整法与追溯重述法的区别: 1、适用范围的比较 追溯调整法适用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而追溯重述法适用于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讲得再具体一些,追溯重述法适用于重要性的前期差错更正,对于非重要性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更正,前期差错是否具有重要性,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2、调税原则的比较 由于会计政策变更所形成的影响数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的性质有所不同,即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而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全部属于差额,也可能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或部分属于差额,部分属于暂时性差异,还有可能全部属于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所得税调整上,遵循的调税原则也有所不同。 第一,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形成的影响数全部属于暂时性差异,所以在政策变更进行调账时,只需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无需调整应交的所得税。 第二,由于前期差错所形成的影响数可能是差额,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或永久性差异,所以在更正前期差错时,属于差额部分的调整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暂时性差异的部分调整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属于永久性差异的部分则既不调整所得税费用,也不调整应交所得税,更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 3、调账要求的比较 第一,在追溯调整法下,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不再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涉及到利润分配的也不再通过利润分配的具体明细科目,而是都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进行调整。 第二,在追溯重述法下,一是涉及到损益类事项的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然后再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二是涉及到利润分配事项的直接通过“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三是既不涉及损益,也不涉及利润分配事项的,调整相应的科目。
2021-08-02
你好,同学。 你这里是正确的。你这里所指的是比较财务报表的处理。 累计影响数据,你不是去调整之前年度的报表,你是将这些累积影响数据在当期的留存收益里面去调整,同时调整比较财务报表的数据。
2020-12-18
分为2种情况:1如果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那就追溯调整期初的留存收益 2、如果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能追多少追多少,不能追,就不用追了,以后按调整后的政策核算就可以。
2021-04-14
2,追溯调整时,考虑管理意图确定调整科目 3,金额需要分析,按不同清理加以分析区别处理
2021-04-28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热门问答 更多>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