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第一个问题,可以分别计算如果仅销售单一产品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数据,然后销售数量一样时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数据等,要分成不同情况分别测算。 第二个问题,买赠要分不同情况,一种方式是捆绑销售,赠品与卖品属同类商品。这种赠送以销售为前提和条件,属有偿赠送,实质上是销售折扣。如买五赠二可视为销售七件产品,虽然单价降低了,但销售收入中已经涵盖了赠品的销售收入。会计实务中按实收金额记收入和销项税金,按七件结转销售成本;税法上对赠品也不视同销售处理,但要求发票按七件开具,并注明2件为折扣,赠品未在发票上注明或另开红字发票的则不得冲减收入,即赠品要视同销售征增值税和所得税。 另一种方式是捆绑销售,赠品与卖品不属同类。如买西服赠衬衣;买空调赠电磁炉等,这是商家除打折销售外最常用的销售方式。由于属有偿赠送,会计和税法对赠品也不做销售处理,会计上作为销售费用—促销费处理,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增值税不加征。这与第一种方式的广告宣传费略有不同。但同样要求卖品和赠品同开在一张发票上才行,否则要视同销售征税。 第三个问题,联产品的成本计算,就是联产品分离以前共同生产费用的归集以及分离时共同成本的分配。分离前共同生产费用的归集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常用的有系数分配法,实物量分配法、相对销售值分配法等等。其中系数分配法是确定各联产品系数,将各联产品产量折算成标准产量,然后按标准产量比例进行分配,这种系数分配法使用比较广泛。实物量分配法是将联产品的共同成本按照各联产品之间的重量比例进行分配。实物量分配法又可以分为简单平均单位成本法和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法。前者是将共同成本除以各联产品的产量之各得到平均单位成本,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各种联产品的单位成本是一致的。后者是将各联产品的重量换算成相对重量以后再按比例分配各联产品的总成本,最后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这一方法类似于系数分配法。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是分别按各种联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比例分配联产品的共同成本,其目的是使这些联产品能够取得一致的利润率。这一方法将联合成本的分配和联产品的销售收**系起来,按各联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来分摊联产品的共同成本。 您这三个问题都很大,不是三言两语能说透的,只能解释个大概。
这道题为什么要乘(1-10%)?为啥不能直接乘10?
老师好,企业买回来原材料,开始只有明细表,没有发票,比如3月份买回来水泥 100吨,4月份买回来150,5月份买回来50,5月份开票180吨,这种情况,我每个月应该怎么入账
税负什么意思啊。回答
进项认证需要按本月领了哪些材料对应的发票认证吗
老师业务3中的12吨为什么不视同销售算销项税额
老师我们单位承接了一个弱电安装的项目,进项票有一些电缆,摄像机等,现在甲方要求我们开发票,我的进项票只有27万,对方要求我们开47万的发票,这咋开了
请问为什么资料四中支付设备拆卸费,不应该借:固定资产清理5,贷银行存款5,最后借银行存款120,贷清理70,营业外收入50吗
优先股不影响每股收益;限制性股票不影响每股收益,只影响稀释每股收益?然后限制性股票要提到可解锁的股利时才影响基本每股收益? 是这个意思么
老师帮解一下这道题,不会算
咨询下:了解到《住房租赁管理条例》要实施,这个规定不是和教材中的内容一样吗?或是有什么区别吗?
谢谢老师的回答,请问有相关问题怎么样可以直接和您沟通上
不客气,您在学堂提问就可以,这里的老师都很专业的。
对于您说的捆包销售,我们是属于不同产品捆包销售,现在老板财务拿出一套财务分析方案,我没有写过,很没有头绪。您能详细说下我怎么入手分析吗?
一般销售的财务分析方案都是事后的,事前没有数据财务也没办法分析。事后分析就根据捆绑销售的数据和以前普通销售的数据进行对比,主要从收入、成本、利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种销售方式对企业的影响,是否可以持续等。 如果事前分析方案也就是可行性分析了,主要也是从收入、成本、利润方面进行预测,分析达到效果的条件,可能面临的风险,重大影响因素等。
可行性方案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吗?例如:都有哪些条件、风险等
这个得结合企业特点了,我没有做过零售企业,了解的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