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从三种角度理解: 1.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不涉及损益类科目,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是企业合并,属于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事项。 3.无形资产的差异虽然是一个暂时性的差异,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开始的时候账面价值为100,那么计税基础为150,分10年摊销,开始的差异是50,第一年末是90*1.5-90=45,接下来是80.4*1.5-80=40、35、30、25、20、15、10、5、0,可以看出是一个递减的过程,不像其他的暂时性差异是刚开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等后面是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或者相反,导致暂时性差异存在确认与转回,而无形资产是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就小于计税基础,后期每期摊销的时候税法都比会计多摊销一部分,直接进行纳税调整,属于摊销当期的当期差异。所以这个就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即使确认了也没有转回,没有核算的意义。 暂时性差异有确认的时候也就有转回的时候,比如其他资产(不是内部研发的)在购入的时候,刚开始购入成本在最终是会计计入了利润,税法计入了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是影响会计利润,也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后续折旧的时候因为会计和税法折旧(摊销)方法不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该差异是先大,后小的,后再大(原先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后是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或者反过来)也就是先确认后转回,税法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与会计计入利润的金额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差异的,但是对于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来讲,税法和会计摊销方法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税法是按照会计入账金额的150%入账的,那么在开始入账的时候税法和会计就产生了这么个差异50%,并且以后一直存在这个50%的差异,整体上税法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比会计多了50%,它们两个并不是相等的。不符合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企业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初始确认时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老师,这句话对吗
自己研发的无形资产孙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不是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改变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但可以影响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啊?
老师,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摊销额的税会差异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不是这样啊?
无形资产税法规定可以加计扣除的,形成资产部分产生暂时性差异,不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部分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对吗
所得税税负率=所得税/营业收入 这里的所得税是指享受减免后的税额还是减免前的税额
请问:注销个人的一般纳税人公司需要怎么处理?公司自成立三年以来无收入无债务.只产生各种费用如租房,工资,买空调电脑等入了固定资产科目,交社保,是否要把资产负债表平掉?如何平?利润表呢?
7台总共2200元的门禁机怎么入账 筹建期 直接费用化还是固定资产 如果费用化建议通过低值易耗品过渡吗 会计准则情况下 还有会计准则要求筹建期间每月结转利润吗
这上面的图片本人任职受雇了几个公司,是一个还是两个公司?
请问,成立之前付过房租、押金、公章费等,都计入借管理费贷其他应付款吗? 成立之后各项怎么处理? 其中房租不给开发票应该怎么处理?
7台总共2200元的门禁机怎么入账 筹建期 直接费用化还是固定资产 如果费用化建议通过低值易耗品过渡吗 会计准则情况下 还有会计准则要求筹建期间每月结转利润吗
老师这个两个公户互相转款,是不是两个人银行的回单放到一起做一笔分录就可以啊,要根据每个银行的回单单独做吗
朴老师回答这个刚才的问题
是内含增长率有点推倒不太明白
在发票勾选里,如果能找到撤销发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