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是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从三种角度理解: 1.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有违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不涉及损益类科目,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是企业合并,属于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事项。 3.无形资产的差异虽然是一个暂时性的差异,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开始的时候账面价值为100,那么计税基础为150,分10年摊销,开始的差异是50,第一年末是90*1.5-90=45,接下来是80.4*1.5-80=40、35、30、25、20、15、10、5、0,可以看出是一个递减的过程,不像其他的暂时性差异是刚开始计税基础>账面价值,等后面是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或者相反,导致暂时性差异存在确认与转回,而无形资产是初始确认时账面价值就小于计税基础,后期每期摊销的时候税法都比会计多摊销一部分,直接进行纳税调整,属于摊销当期的当期差异。所以这个就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即使确认了也没有转回,没有核算的意义。 暂时性差异有确认的时候也就有转回的时候,比如其他资产(不是内部研发的)在购入的时候,刚开始购入成本在最终是会计计入了利润,税法计入了应纳税所得额,所以是影响会计利润,也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后续折旧的时候因为会计和税法折旧(摊销)方法不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该差异是先大,后小的,后再大(原先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后是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或者反过来)也就是先确认后转回,税法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与会计计入利润的金额从总体上看是没有差异的,但是对于内部研发的无形资产来讲,税法和会计摊销方法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税法是按照会计入账金额的150%入账的,那么在开始入账的时候税法和会计就产生了这么个差异50%,并且以后一直存在这个50%的差异,整体上税法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比会计多了50%,它们两个并不是相等的。不符合暂时性差异的概念,不确认递延所得税。
企业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因为初始确认时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老师,这句话对吗
自己研发的无形资产孙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不是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不能改变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但可以影响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啊?
老师,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摊销额的税会差异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不是这样啊?
无形资产税法规定可以加计扣除的,形成资产部分产生暂时性差异,不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部分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对吗
老师,从公户上提备用金给出纳,那如果没有发票的,出纳也付了钱。给报销了。外账要怎么做账呢?
您好~想咨询下,有了解海南财税处理方面的老师吗?
老师,请问下,就是比如,我们是汽车行业,比如客户买了一台车155800,全款是,今天他来订车,交了50000定金,收到了老板私户里面去了,那么,如果客户来提车了,把尾款补齐了,我们给开了155800的发票,那么,我们外账怎么做呢?老板把钱要怎么还给公户里?
老师还得麻烦问您一下,甲方和刘大的托管服务协议每年100万,每年一签,现在要是乙方急用资金能先预收刘大几年的托管费吗?
老师您好,请问我申报出口退税的汇率管理应该填什么币种及汇率是多少?是填人民币吗还是…
劳务合同可以按照工资薪金申报个税?对于退休返聘人员?
老师,就是我们老板特奇怪。因为现在是淡季,所以我们景区雇佣的员工都让他们放假休息了,但休息并没有工资。但是没让我休息,可是我每天上班都没事做,他也知道我没事做。而且前段时间还说了我离职,还说了我要交接工作。@董孝彬老师
长投因增资由权益法变成本法,是原账面价值加新公允价格吗
老师,就是我们老板特奇怪。因为现在是淡季,所以我们景区雇佣的员工都让他们放假休息了,但休息并没有工资。但是没让我休息,可是我每天上班都没事做,他也知道我没事做。而且前段时间还说了我离职,还说了我要交接工作。
老师,我面试了一家教培行业的财务,前三天培训结束了,明天要正式进入财务工作了,老板问我需要什么资料,好找相关人对接,我的工作内容除了基本的做账报税,还有成本分析,财务报销审核流程制服规范,还有审核员工工资等,我该怎么说?如果要抓一些紧要的先做,如何拍顺序?完成以上动作,接下来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