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1200/20*6/12=1170 计税基础=2400-2400/20*6/12=2340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170 1170*25%=292.5
3顺流交易,甲公司将原值2000,账面价值1200的办公楼以2400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该办公楼预计剩余使用年限20年,预计净残值为0,甲乙公司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编织抵销分录。这道题里的递延所得税的分录,怎么理解的,请老师帮我讲解一下
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栋房屋,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6000000元,增值税540000元;确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3年1月23日,公司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将该楼用于出租,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为7600000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要求:(1)编制甲公司20×1年1月1日关于购入该办公楼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0×3年1月23日将该办公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栋房屋,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6000000元,增值税540000元;确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3年1月23日,公司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将该楼用于出租,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为7600000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要求:(1)编制甲公司20×1年1月1日关于购入该办公楼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0×3年1月23日将该办公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栋房屋,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6000000元,增值税540000元;确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3年1月23日,公司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将该楼用于出租,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为7600000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要求:(1)编制甲公司20×1年1月1日关于购入该办公楼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0×3年1月23日将该办公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20×1年1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栋房屋,以银行存款支付买价6000000元,增值税540000元;确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3年1月23日,公司搬迁到新的办公楼,将该楼用于出租,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为7600000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要求:(1)编制甲公司20×1年1月1日关于购入该办公楼的会计分录。(2)编制甲公司20×3年1月23日将该办公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分录。
老师,8月的工资,9月发放,10月申报个税是申报8月的工资么?
老师,我们企业从来都没有申报过工会经费,这个月税务系统直接弹出一张通用申报工会经费申报表需要填,填报起止时间是7月到9月,这种情况我应该怎样填呢?就按照上面提示的月份,只报这个季度的?
你好,我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有二级科目,劳务派遣人员工资,需要填写至计入成本的职工薪酬吗
如果提前付给员工3万,个税能分摊每月5000申报吗?是不是不可以了
老师,第三季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改了,已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包括劳务派遣的工资吗?我们的会计把劳务费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了,在填表时用不用把劳务费的金额减掉呢
老师好,酒吧行业现有的税务优惠政策有哪些?谢谢!
@苏晓燕老师!!那这种情况按你们老师的经验要怎么处理呢?
我的印花税有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技术合同都是核定过的,但是只有技术合同本季度没有发生,另外两个有发生,技术合同还需要申报吗
我的印花税有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技术合同都是核定过的,但是只有技术合同本季度没有发生,另外两个有发生,我只申报另外两个就可以了吗
老师您好,总表如何更新到分表,主要总表有很多合并单元格,导过来保留原格式,表头也有合并单元格,是一个销售表,从多个维度老板想看分表,比如按业务员。
这个是编制抵销分录,按照抵消的角度怎么理解,就像计提折旧,抵消所以是贷管理费用这样
抵消高于账面价值部分1200,抵消折旧30,这个递延是怎么抵消的?
您好: 这部分是不存在的,2400-1200这个处理损益,对应的折旧也是这个道理
对,我知道这个,我说的这个递延所得税是怎么抵消的,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也应该是一个抵消分录吧?是怎么从抵消的角度理解的呢?
就像这个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因为不承认减值,所以也不承认减值带来的递延所得税,所以反向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资产这个递延怎么理解?
您好: 是这样理解的,个别报表上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实际上应该不存在的
是啊,那不是应该冲减么,应该是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啊?
您好: 图片上是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老师我问的是这个图,第一张图这个,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怎么理解的,刚才那个抵消的我只是举个例子,想问问老师按照那种理解方法,怎么理解这个
您好: 合并报表角,相当于站在税法角度来看,计税基础是合并报表数据
合并报表抵消了,但是计税不抵消,可以理解成,如果不抵消,没有上面两个分录,就没有形成差异,然后因为编制了1200和30那个分录,所以形成差异,差异就是减少1200和增加30,所以结果就是账面价值减少1170吗?
您好: 简单来说,合并了,被合并方账上的金额就是税法计税基础的金额。如果拿增值税来说,就更能理解,比如不管谁卖给谁100万的东西,卖出了200万,显然对税务机关来说,购入方个别报表上就增加了200万的固定资产,因为开票的金额就是开的200万,这应该能理解吧。 不管母子怎么合并,税务机关就认定是有个200万的固定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