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1:我同意上面的做法 我们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才是会计政策变更 所以视同它成为投资性房地产哪里开始,我觉得不应该有其他综合收益
不悔老师麻烦回答下,我问题编辑了下,之前可能有点混乱 18年1月,固定资产(16年1月购入,使用寿命20年)账面价值为: 固定资产 100 累计折旧 10 18年1月 转换为 成本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为120 借 投房 100 贷 投房累折 10 借 累折 10 贷 固定资产 100 18年投房折旧(假设使用寿命为20年) 借 其他业务成本 5 贷 投房累折 5 19年1月 转换为公允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说是会计政策变更)公允价值为130: 借 投房-成本 130(按照成本投房转公允投房那天的公允价值) 贷 投房 100 借 投房累折 10+5 贷 利润分配 40.5 贷 盈余 4.5 【可是我觉得19年1月那天这样做才符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借 投房-成本 120(是当初固资转投房时的公允价值) 贷 投房 100 借 投房累折 10 贷 其综 30 借 投房累折 5 贷 利润分配 4.5 贷 盈余 0.5 借 投房-公允 130-120=10 贷 利润分配 9 贷 盈余 1
×20年1月1日,甲公司将自用的写字楼转换为以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写字楼的账面余额为5000万元,已计提折旧500万元,已计提固定资 产减值准备400万元;公允价值为4200万元。甲公司将该写字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时的初始入账价值为多少 解:成本模式下的非转投, 借:投资性房地产 5000 累计折旧 5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0 贷:固定资产 5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50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400 老师,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入账金额不应该是5000吗?为什么答案是账面价值?
丙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17年1月1日将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售价为520万元,出售时的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500万元,其中成本为52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贷方)为20万元,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是由自用固定资产转换而来的,转换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为3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合计是( )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 520 贷:固定资产490 其他综合收益3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 处置 借:银存520 贷:其他业务收入520 借:其他业务成本5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2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520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都转入本年利润520—500=20答案对不对
丙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2022年1月1日将一项投资性房地产出售,售价为520万元,出售时的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为500万元,其中成本为52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贷方)为20万元,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是由自用固定资产转换而来的,转换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为3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处置时影响损益的金额合计是( )万元。 老师请问下这道题的分录对吗 借:银行存款 520 贷:其他业务收入520 借:其他业务成本5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520 借:其他业务成本2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 借:其他综合收益 30 贷:其他业务成本 30
老师,请问报销伙食费,明细表提供的是每周的肉,蔬菜明细。发票直接开食品可以吗?
个人工资交个税税率是多少
有限合伙企业税务局给核定的税目有企业所得税对吗
老师计提社保只计提单位部分的吗
你好老师个体户经营超市购买的水果蔬菜损耗怎么计算出来
你好老师小规模纳税人固定资产已折旧完现在已经报废会计分录怎么做 购冰柜3200元累计折旧1200元净资产是800元
未分配期末余额=未分配的期初数+利润表里的净利润对吗
一家汽车4S店,在销售车时几乎都会赠送汽车精品,我都可以视同销售吗,账务怎么处理老师
老师 某公司以其自产电子产品390台作为福利发给员工 该产品每台生产成本为1200元 每台市场售价1500 公司有职工300名 车间管理人员20名 行政管理人员40名 销售人员30名 计提 借生产成本 508500 制造费用33900 管理费用67800 销售费用5085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661050 我不明白这些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超豪华小汽车零售加征交的消费税率是10%固定的吗还是?
啥?这里没有其他综合收益的
老师,您是同意我下面的那个做法?
老师的意见是从2018年1月1日才是投资性房地产,其政策变更也应该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所以老师不认为要追溯到2016年(从固定资产开始追溯)。 所以我同意准则那边的处理
我没有追溯到2016,我是追溯到2018, 上面那个是没有追溯,我也不知道上面那个是不是准则的做法,是我做题时候的答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