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对的 只要不一致的都需要调整暂估结转的成本

月底走货物到库,尚未收到发票,例如不含税金额为10万,做暂估借库存商品10万贷暂估应付账款10万。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贷库存商品10万。下月发票还是未收到,但是有确认收入和成本。结转成本凭证,借主营业务成本10万贷库存商品10万。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不需要做红字的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这个凭证了?还有一个就是发票未到货物已入库,本月结转了成本,月底暂估了借库存商品贷暂估应付账款,此时可以不用再将暂估的库存商品转入成本吧
如果这个月暂估入账,借:库存 10 贷:应付 10。下个月红冲,重入借:库存 15 贷:应付 15贷:应付。如果暂估价格比重入价格低,成本也要对应增加吗?如果暂估价格比重入高,成本也要对应冲减吗?
老师您好,我在公司负责成本核算,请问下做账的时候如果需要付款、收票以及成本分开录入凭证,以下这样录入可以吗 1.成本暂估计提: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账款-暂估 2.支付款项时: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3.收到发票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冲销暂估计提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红字) 贷:应付账款-暂估(红字)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 应付账款
暂估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应付账款—估价入库,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第二个月冲暂估,在做一笔正常入库的分录,请问这里上月已经结转成本,下月还需要结转成本吗?怎么结转成本
暂估入库的商品已结转到成本,次月收到发票并付款,如果不红冲需要怎么做账?我当时已经做了,借:库存商品,贷应付账款,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
请问下企业所得税收入是什么收入
请问老师,假如一个个体户去年拿到营业执照,一直未做税务登记,但有收入,今年四月份税务登记,那七月份申报时需要把去年的,今年一到三月的收入也申报吗?如果申报,收入算几月份的呢?
老师,那A公司(70%)是公司,受益人备案怎么填,信息表都是填个人信息的
老师,我司2月收到个税手续费返还,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1),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对不?同时申报增值税,由于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所以增值税计入营业外收入,这样处理对不?
老师好,在摊销房租的时候,最后多出一分钱。请问怎么处理呢?
比如制造费用200元,其中A产品生产了100件,销售了90件,库存剩余10件;B产品销售库存50件,C产品生产了50件,卖了50件,按分摊额去结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怎么结转在库存里的数呢?尤其是B产品里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分别怎么结转呢?
我是学堂vip,我想学手工账的月结年结和跨越数据衔接的明细账总账登记,能在哪里找到视频课程,请详细指导
老师你好,我们公司有3个股东,2个自然人(27%和3%)和一个A公司(70%),A公司是国内注册企业,是100%外资投资,我司对A公司受益人备案该怎么填?
购入货物,供应商开专票,线上很多平台出售,不需要发票,那我还要进项发票吗?要了,没有销项发票是记无票收入吗? 购入货物,供应商开普票给我,我的客户要普票,那我是开普票,税点13%吗? 感觉学完会计,知识点多,记不全,有时候在开票方面都想不通怎么开票?
老师你好,请问上个月的在产品需要拿到本月参与分配吗?
如果我用的是平均加权法算的成本,成本单价自动用(本期购入的金额+结存金额)/(购入的数量+期初数量),只要在表格购入数量和金额冲减,后面的成本单价数量和金额也会自动冲减和增加是吗
对的 但是之前暂估的成本需要调整 你在重新调整实际的
上图是期初,本期购入,发出成本。负数是冲减上期暂估的数量-5,暂估单价-2.5,暂估金额-12.5。如果不冲减暂估,实际发出的成本单价应该是5,发出的成本是6*5=30。请问是应该在购入处冲减了上期暂估,令到发出的成本单价也随此变成2.5,这样发出成本变成6*2.5=15,比未冲减暂估时少15的成本。但是如果按正常发出6*5=30,然后暂估成本另外调整,应该是增加5*2.5=12.5才对吧?暂估单价比实际购入要低。两种不同的结果,怎样是正确的呢?
更正一下,如果按冲减暂估的成本单价应该是4.5,成本是27,与未冲减的成本价差不多。
冲暂估冲结转的成本 按照你上一个月加权平均暂估的那一个红冲 然后再入库,按照发票的实际的来入库,然后这个月的加权平均单价是多少,你再重新结转成本
意思是暂估的那笔,也要另外结转?一起算进加权平权去结转不可以吗?然后下期能冲的时候,再单独把这个成本增加或者减少(对比单价,暂估高了对应减少,暂估低了对应增加?)
我就很奇怪为什么按冲了暂估的发出成本反而比原来的成本少了,照常暂估单价低了,成本应该多了才对,不知哪里想错了
可以的 你暂估2.5的单价 红冲重新入库的单价没有算进去 你还是安2.5得来的
那最合适的方法还是本期成本我还是按本期的成本计算,然后再单独对比暂估单价和本期购入的单价差额乘以暂估数量,再另外做一笔增加或减少成本金额。直接在发出成本的总成本加上或减少这个金额,这样合适。还是在发出的平均成本价加上或减少单价差额准确?
不是按2.5,是按红冲暂估之后再取的成本价4.5,但是这样算出来结转的成本也是和无冲暂估的成本差不多,还少了。
如上图,老师。
第二个方法不对,你发出的时候应该都是按照4.5 之前是2.5,现在是4.5,是不是增加啦
之前暂估是2.5,本期购入的是5呢,相差2.5,所以用2.5*暂估数量=12.5增加成本,而本期实际发出的数量6就按未冲减暂估的成本算,那总的算起来成本是6*单价成本5再加上冲暂估增加的12.5
你红冲2.5 咋不影响本月的加权平均单价 (100-12.5)/(20-5)=4.5 这个就是本月的加权平均单价 应该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