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学员,稍等一下
甲公司2×17年1月1日发行1000万份可转换公司债券,每份面值为100元、每份发行价格为100.5元,该债券为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度利息。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2年后,每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转换4股甲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甲公司发行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确认的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为100150万元。2×18年12月31日,与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050万元。2×19年1月2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甲公司股份。甲公司因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应确认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是( )。 【解析】甲公司因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应确认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的金额=100050+(1000×100.5-100150)-1000×4=96400(万元)。 这道题目为什么这么计算
A公司发行了面值为1000元可转换为100股普通股的可转换债券,当万达公司普通股价格为8元时,该债券的转换价值为多少?
还本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00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每股10元,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假定2018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还本付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200000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债券票面年利率为6%。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初始转股价为每股10元,股票面值为每股1.元。假定2018年1.月1.日债券持有人将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附带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
4B公司于2012年1月1口发行面值为800万元,利率为10%、8年期的可转换使务,用于企业经营周转。规定每年12月31日付息。发行2年后,可按每1000元面值转换为该企业每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600股。可转换债券的实际发行价格为840万元o头假定2014年1月1日,元,市价利率为9%。际利率为8%。已知不附转换权时,又时,该债券的发行价格为816万元,将该公司2012年11月1日,B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行使转换权)将公价或折价。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80%转化为普通股。B公司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溢价或折价。要求:(1)如果B公司确认转换权价值,不确认转换损益。编制发行日、利息支付日及转换日的会计分录。(2)假设B公司2014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80%,购买价格为645万元,假设购回损益不计入当期损益,编制相关的(3)假设B公司2013年1月1日,诱导转换2012年1月1日发行的全部可转换债券。其具体措施是:将转换比例提高为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800股。转换日公司普通股的每股市价为2元,请
4B公司于2012年1月1口发行面值为800万元,利率为10%、8年期的可转换使务,用于企业经营周转。规定每年12月31日付息。发行2年后,可按每1000元面值转换为该企业每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600股。可转换债券的实际发行价格为840万元o头假定2014年1月1日,元,市价利率为9%。际利率为8%。已知不附转换权时,又时,该债券的发行价格为816万元,将该公司2012年11月1日,B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行使转换权)将公价或折价。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80%转化为普通股。B公司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溢价或折价。要求:(1)如果B公司确认转换权价值,不确认转换损益。编制发行日、利息支付日及转换日的会计分录。(2)假设B公司2014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发行可转换债券的80%,购买价格为645万元,假设购回损益不计入当期损益,编制相关的(3)假设B公司2013年1月1日,诱导转换2012年1月1日发行的全部可转换债券。其具体措施是:将转换比例提高为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可转换为普通股股票800股。转换日公司普通股的每股市价为2元,请
老师,我是哪里做错了,导致金蝶系统跟快账系统的标准答案对不上。
一般纳税人,几乎零申报。有几笔业务需要建账吗?
老师,财务报表申报结束,发现5月的现金收入做到了应收账款,怎么办,是直接更正吗?还是等第三季度填正确的数字
老师,我们买来的材料,再往外卖,卖多少钱合适?价格怎么定
你好老师,公司租的个人房子,去税务局代开发票,公司本承担税费,这个税费公司怎么入账,
老师,我收到对方预付款,但是货还没做好,可以给对方开票么?
公司已不再经营,每月电话费还在扣,请问取得发票该怎么做账
老师,餐饮公司各项成本占比多少是合理且正常的?
公司无偿转让应收账款给别的公司,怎么做账务处理?
想问下就是我们是做亚马逊的,然后用一般贸易做出口,那我贸易对象就一个香港公司,然后我们业务都是通过打电话方式,书面寄合同,这种解释可以吗,还是有更好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