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会计政策计提折旧,申报季度填写A201020,那您需要做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1、请问企业所得税季报表中的资产加速折旧、摊销(扣除)优惠明细表中的第7行:(一)500万元以下设备器具一次性扣除 对应的第4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应该如何填写? 假设我公司在今年1月份购买10万元的固定资产,到了9月份已经计提折旧1万(假设),那么我公司准备在9月份所得税季报时候享受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的优惠政策,我公司的账面折旧和税收口径折旧一致都是1万,那么在第3列(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摊销金额)填写的是1万,第四列填写的是10万,这样的话第6列(享受加速折旧/摊销优惠金额)就是9万同时也等于第5列(纳税调减金额)的9万,这样是否正确? 2、请问我公司的应收账款10万无法收回,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对方只偿还我2万就可以了,8万元做营业外支出,我方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凭证除了债务重组协议还需要什么? 3、请问我公司向自然人支付佣金,当月支付的佣金为1万元,低于2万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该自然人可以去税务局代扣发票吗?
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遇到价值500万以下可当年度全额一次性扣除折扣的情况。这个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如何弄? 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按月正常计提折旧,在所得税申报是填写一次性扣除,并且以后年度纳税调整,账务上通过递延所得税体现。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历史成本法,是应该在一次性扣除时就全部做到费用里吗?这样离去吗,就是已经去除这笔固定资产后的金额了,那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又怎么填写呢?望指教,谢谢
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遇到价值500万以下可当年度全额一次性扣除折扣的情况。这个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如何弄? 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按月正常计提折旧,在所得税申报是填写一次性扣除,并且以后年度纳税调整,账务上通过递延所得税体现。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历史成本法,是应该在一次性扣除时就全部做到费用里吗?这样做账对吗?另外就是利润表等于已经去除这笔固定资产全额折旧后的金额了,那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又怎么填写呢?望指教,谢谢
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遇到价值500万以下可当年度全额一次性扣除折扣的情况。这个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如何弄? 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按月正常计提折旧,在所得税申报是填写一次性扣除,并且以后年度纳税调整,账务上通过递延所得税体现。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历史成本法,是应该在一次性扣除时就全部做到费用里吗?这样做账对吗?另外就是利润表等于已经去除这笔固定资产全额折旧后的金额了,那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又怎么填写呢?具体在小会计准则下怎么做,麻烦告知,多谢
老师您好,我们是小企业会计准则。2021年总共多记了23万的管理成本(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付款),现在需要把这部分金额转出,并补缴相应的企业所得税。问题1:我2022年还没有结账,用未来适用法,是不是可以直接在2022年12月份把这部分金额一次性转出?具体分录应该怎么录呢?问题2:录完分录之后,还需要去系统里更正2021年的企业所得税报表和财务报表吗?2021年亏损7万,如果调整完这23万,应该是盈利16万,那么就需要补缴4000元的企业所得税。可是如果直接在2021年企业所得税报表把管理成本减少23万的话,2022年的数据也会有影响,这不就等同于我多调整了一次吗?但是如果不调整2021年的报表,2022年亏损30万,就算去掉这23万的成本,2022年依然还是亏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那需要补缴的4000元怎么体现呢?谢谢!
您好,我在一家营业执照上是财务负责人,但是我已经离职1年。我登陆了这家公司,财务负责人不是我,但是我在企查查上面看见名字还是我?咋办,有没有风险啊。 电子税务局里面我看不到有关联的企业
老师你好,请问下会计报表上未分配利润已经是负数了,但是年度所得税汇算调整后还有利润这种利润该怎么分配呢?
项目上宿舍房租计入管理费用吗?还是在建工程
老师,有一家公司,注册500万,实缴580万,这80万怎么平?现在公司想注销,要怎么做账?
请3m体系老师吃饭计入什么科目呢?二级科目是啥
老师,买卖钢材,我是销售方,我做合同让对方付全款锁价,我是写付全款定货锁价,还是全款订货锁价
老师,我现在有点分不清了,工资薪资的个税和劳务报酬的税率一样吗,主播报劳务报酬和我们的工资个人一样吗
股权转让需要交什么税
老师,单位收到保险公司一次赔偿金,请问怎么做分录?是营业外收入吗?
请问老师,如果我给我的原材料9个点的税点,用现金支付,然后他给我开的是13个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我开给客户的也是13个点的增值税发票,是不是意味着,我认了9个点的税、少交了4个点的增值税销项税?
企业会计准则是需要,小企业怎么需要,没这个科目啊,麻烦老师认真看下
您好,那您既然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就得体现税会差异,
怎么体现,具体做账怎么做呢
您好,就是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既然业务需要,就得适用匹配的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