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个题干就这些么,不完整的。
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021年10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赊购一批原材料,价款为500万元,增值税额为65万元,结账期为3个月。2022年1月31日,乙公司对该项债权计提10万元的坏账准备。2022年3月20日,甲、乙双方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甲公司以其持有的一项无形资产和一项固定资产抵偿此项债务。重组日该项债权的公允价值为510万元。重组日,上述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如下:无形资产资产原价250万元,已计提累计摊销20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固定资产原价42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80万元,减值准备40万元;题目未完(在图片)
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1130万元已逾期,经协商决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1074万元。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其拥有的库存商品( 增值税税率13% )和一项无形资产(增值税税率6% )用于抵偿该债务。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1 8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无形资产的成本为840万元,已累计摊销2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甲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200万元坏账准备。交换前后不改变用途。 要求:编制债务重组双方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1130万元已逾期,经协商决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1074万元。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其拥有的库存商品(增值税税率13%)和一项无形资产(增值税税率6%)用于抵偿该债务。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18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无形资产的成本为840万元,已累计摊销2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甲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20万元坏账准备。交换前后不改变用途。要求:编制债务重组双方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1130万元已逾期,经协商决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1074万元。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其拥有的库存商品(增值税税率13%)和一项无形资产(增值税税率6%)用于抵偿该债务。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18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无形资产的成本为840万元,已累计摊销2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甲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20万元坏账准备。交换前后不改变用途。要求:编制债务重组双方的会计分录。
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1130万元已逾期,经协商决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为1074万元。甲公司同意乙公司将其拥有的库存商品(增值税税率13%)和一项无形资产(增值税税率6%)用于抵偿该债务。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18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无形资产的成本为840万元,已累计摊销2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甲公司为该项应收账款计提20万元坏账准备。交换前后不改变用途。要求:编制债务重组双方的会计分录。
给公司员工做工资 个税的话怎么扣的 有表吗
老师好!请问房开企业,房子全部卖完,但资产负债表项目:存货还有3600万元,预收账款约1000万元,其他应付款4100万元,货币资金+应收账款470万元。 准备注销,不知如何做,谢谢!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批量开票吗
老师,请问一下我们有ab两个公司,但是人员基本都在b公司里发工资交社保,所以a公司里报的员工都是虚的工资,现在有个问题就是a公司不是有业务嘛,需要去出差,但是出差哦人员肯定是真实的b公司的人员,那现在有个问题是我因为尊重业务实质,肯定报销还是只有从b公司走,但是b公司又没有这个人员信息,这个有没有啥风险呀
老师,您好,像小企业不正规,是不是只要税负达到行业水平了就可以了?
老师好,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是全部按25%还是只有超出部分按25%缴纳企业所得税,请老师解惑,网上两个答案都有。
出差吃饭住宿加油没有开到票回来报销可以入账吗?就只有付款凭证而已。
车辆的购置税。用固定资产的成本,借:固定资产1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车辆购置税10000,这样做账吗?老师
老师,我们是建筑公司,去年有个工人受伤了,但是公司当时没买保险,工伤受伤住院实际支出有个3万,但是双方约定总共给他10万了结此事,那我该如何入账呢?
购入安全标识牌10张,发票收到,项目名称*印刷品*标识牌10张 税率13%,*设计服务*设计服务费10次 税率6%,*经纪代理服务*收件服务费10次 税率6%,这样开发票可以吗?
这个题我就只有这里有问题呀
而且我怕有些水平不好的老师去搜题,复制答案给我
只截取一部分信息,要去猜么?
完整题目见图片,我只需要知道存货和无形资产的入账成本,和进项税是这么处理的
把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
存货和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按公允价值计
进项税呢?计哪里?你能准确点告诉我嘛,图片题目,存货入账成本是多少,无形资产入账成本是多少,计算过程,谢谢
原材料是公允入账为200/1.13,进项税为200/1.13*0.13,专利技术免征增值税,就按公允800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