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学员,这个按照成本法确认的,不需要调整长投的
A公司于2011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 23 000万元购入B公司40%的股份。B公司有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取得该项投资时,B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 2011年度,B公司个别报表中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B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净利润为2300万元,B公司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100万元。A公司2011年年末因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确认投资收益为( )万元。如果购买80%的股份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 )万元?
底稿中对母公司的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处理时,需要对对合并日那天的初始确认金额调整吗? 比如购买时对价是800, 子公司公允价值是1000,取得90%股份 成本法是 借 长投 800 贷 银行存款 800 权益法应该是 借 长投 900 贷 银行存款 800 贷 营业外收入 100 那么底稿中要做调整分录: 借 长投 100 贷 营业外收入 100(若是本年合并) 如果是去年合并的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 对吗?
4.2020年5月1日,A公司以银行存款3500万元作为购买B公司所持C公司的70%的股权的对价,购买时A和B没有关联关系。合并日C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4500万元。作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分录。5.2020年8月1日,A公司对B公司定向发行2000万股股票,作为购买B公司所持C公司的70%的股权的对价,购买时A和B没有关联关系。A公司的股票每股面值1元,每股市场售价1.5元。合并日C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4500万元,作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分录。6.2020年8月1日,A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作为购买B公司所持C公司的70%的股权的对价,购买时A和B没有关联关系。A公司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50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0万元,若将该固定资产出售,则可得3200万元。合并日C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公允价值4500万元,作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的分录。【注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投资对价的固定资产按公允价值核算,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非同一控制购买日)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21年A公司对B公司进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该合并中B公司相关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账面价值。2021年6月30日为进行该项企业合并,A公司以银行存款4000万元作为对价,支付给B公司的原股东C公司,C公司转让B公司80%的股权。当日办理完毕相关法律手续,合并后B公司仍然保留法人资格继续经营。购买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4500万元,除下列项目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单位: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0万元,公允价值800万元;预计负债:账面价值0,公允价值400万元。购买日A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要求:编制购买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合并的调整抵销分录。
老师,B公司被G公司控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按照长投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3000万元。A公司从G公司取得B公司100%股权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个别报表中,已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账面价值份额作为长投的初始投资成本,这里标注黄色的部分计算过程如何理解?长投账面价值不是3000吗?成本法核算分配利润不是不影响长投的吗?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老师,然后六费两税指的是哪哪个哪些,然后减半征收,河北廊坊有这政策吗?你能说说这个具体的符合条件跟优惠的具体的项目吗?
老师,公司送礼的白条怎么入账合理
老师您好,请问发票申请增额税务局下户检查是要检查哪些东西
假设,当期研发支出费用化10万,按100%加计扣除,那么一共可以扣除20万。等到下期,10万完全形成了无形资产了,资本化部分的10万又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加计扣除。我的问题是,费用化部分10万已经加计扣除了,资本化部分又加计扣除一遍,是不是重复加计扣除了呢?
小规模仓储服务企业,7月份新开的公司,比如8月开普票含税金额14440元(1个点),那么做账确认收入是借:应收款款14440,贷:主营业务收入-仓储服务收入14440/1.0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440/1.01*1%; 缴纳增值税会计科目是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4440/1.01*1%,贷营业外收入,是这样理解吗,这样这笔1%税金虽然是免税,但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物流公司,车子抛锚产生的拖车费挂什么科目,谢谢
老师,我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出纳兼行政,公司的外账是代理记账公司做,我需要自己做内账吗?报销的东西怎么弄?没有票或者票面金额大于实际金额怎么入账?
运输公司新买的车,哪些费用要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老师,收到税务局这个短信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费用和收入没有期末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