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请稍等一下

合并报表中的抵销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未分配利润 当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需要乘以持股比例吗
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时年初未分配利润需要乘以持股比例,但是抵销投资收益时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什么不需要乘以持股比例
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其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乘以持股比例,抵销投资收益分录的时候为什么年初数又不乘以持股比例了呢
合并报表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其中的年初未分配利润乘以持股比例,抵销投资收益分录的时候为什么年初数又不乘以持股比例了呢
合并报表中母公司与子公司长投与投资收益抵消分录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股东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 其中的提取盈余公积是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的报表项目
代账公司上班,11月初的时候,有一个公司的业务同事已经报税了,但是还没有处理发票(没有销项发票,进项专票有两张,一张13个点,一张1个点的)我来接手之后才将凭证录入系统,发票我怎么处理呢?如果进项不急着抵扣,是不是就可以先不做勾选,发票认证了,是不是意味着就要作为进项抵扣来核算呢
个人的房屋出租给别人。怎么在电子税务局代开租赁发票给对方?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什么
我把个人名下的房屋出租给别人当办公室使用。对方要求我开公司名字抬头专票给他。我可以开吗?
老板把公司名下和个人名下的房屋出租给别人。对方要求开发票给他。请问个人名下的房屋和公司名下的房屋需要缴纳什么税费?
老师,一般纳税人可以给个人开专票吗?
请问老师,总公司是一般人,分公司可以是小规模吗
老师您好,小公司是不是老板不重视财务?
公司投资其他平台200万怎么写分录
老师我公司减资公示是2025月10月13操作的,然后是自2025年10月14号截止到2025年11月28日,那我提交减资资料是28那天提交还是29号才能提交资料呀
老师,一般纳税人开普票和专票交税都一样,那为啥有时采购明明开13或6的税率,确不肯开专票,有什么原因吗
同学,你好 借: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归母净利润*(1-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子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末未分配利润 年初未分配利润不需要乘以持股比例
但是成本法调权益法的时候 借:长投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投资收益 这里面的年初未分配利润是要乘以持股比例,这样两个年初数的数据在底稿中不就是没法持平,是这个意思吗
同学,你好 借:长投——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子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上一年度该科目余额加上一年度合并抵消分录的投资收益)
老师,您能看到这个图片吗
同学,你好 能看到的
年初未分配利润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已经有了,但是在合并利润表这样合出来的年初未分配利润跟资产负债表是不一样
你可以参考 1、合并报表对子公司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调整本期长投损益调整科目 借:长投——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子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润(上一年度该科目余额加上一年度合并抵消分录的投资收益) 资本公积——年初 资本公积——本期 其他综合收益——年初 其他综合收益——本期 2、抵消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借:实收资本(子公司期末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子公司期末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末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子公司期末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1-持股比例)】 3、抵消调整分录1多确认的投资收益,确认归属少数股东的损益 借: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归母净利润*(1-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等于分录1中的投资收益)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年末未分配利润 当年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股利 抵消分录2、3可以合并为一个分录,无实质影响。 4、抵消子公司间交叉持股影响 借:少数股东权益(轧差) 投资收益(权益法核算产生的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B损益调整) 少数股东损益(权益法产生的投资收益%2B成本法按比例应享有的净利润) 5、子公司持有孙公司股权(非该子公司并表范围) 借:少数股东权益 投资收益(母公司持股该子公司比例*该子公司持股孙公司比例*孙公司归母,若是权益法核算才有抵消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B损益调整即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权益法产生的投资收益%2B成本法按比例应享有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该子公司持股孙公司比例*孙公司归母) 6、孙公司持有孙公司股权 借:少数股东权益 投资收益(母公司持有另一孙公司之母公司的持股比例*该孙公司持股另一孙公司比例*另一孙公司归母,若是权益法核算才有)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B损益调整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权益法产生的投资收益%2B成本法按比例应享有的净利润,母公司持有另一孙公司之母公司的持股比例*该孙公司持股另一孙公司比例*另一孙公司归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