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根据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被诉行政行为原则上不因原告提起诉讼而停止执行,但有法定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下列各项中,属于该法定情形的有(  )。 A.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C.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的 D.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E.E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原告造成损害的 正确答案 : A,B,D 【知识点】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问题:C项不是对的吗?为什么?

2023-10-30 08:39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3-10-30 08:41

同学,你好 可以参考 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的,人民法院应该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是否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果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法院应当裁定停止执行。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同学,你好 可以参考 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的,人民法院应该审查被诉行政行为的执行是否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果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法院应当裁定停止执行。
2023-10-30
您好,这类问题在实际考试中,要结合排除法来做答。一般情况下,有绝对表述字眼的,大概率是错误选项,比如D选项的“任何情况下”;B选项要依靠对知识的准确掌握;C和E,其实就是二选一了,表述上明显E更绝对一些,所以其实利用这个规律也可以做出来正确选项。多选题,往往在容易混淆的地方出考点,这是平时学习的时候要重点注意的。希望这样回答您能满意。
2023-10-19
你好,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原则,合理性审查是例外。
2023-10-24
在行政诉讼中,第一审和第二审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在审理程序和判决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第一审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经过审理后作出判决或裁定。在第一审中,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定,并告知当事人上诉的权利和期限。 第二审是指当事人对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过审理后作出判决或裁定。在第二审中,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定,并告知当事人上诉的权利和期限。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公正、公平、合理的判决或裁定。同时,当事人也应当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守法律程序,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023-11-08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原告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供证明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也就是说,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原则上由被告承担,即被告需要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原告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那么原告应当提供证明被告的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这就是原告的举证责任。 综上,原告并没有对被诉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负有举证责任,所以C选项错误。
2023-11-02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