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A企业生产Y型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销售 量分别为300和280件,而产量分别为400和 600件。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00元,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4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 额为7200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每件10 元,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 3600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据上述资料,请计算。要求:(1)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第一年和第二年各是多少。 (2)计算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这两年的息税前利润。(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大小,并分析原因。(4)用公式体现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差额。 (5)变动成本法能否取代完全成本法;谈谈你的观点

2024-06-13 08:20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4-06-13 08:34

(1)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部分。 第一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400件 = 40元/件 %2B 18元/件 = 58元/件 第二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600件 = 40元/件 %2B 12元/件 = 52元/件 (2)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这两年的息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件 × 100元/件 = 30,000元 销售成本 = 300件 × 58元/件 = 17,4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7,400元 - 6600元 = 6000元 第二年: 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第二年销售的产品中,前280件的成本是第一年的生产成本(58元/件),剩余的是第二年的生产成本(52元/件)。但为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成本。 销售收入 = 280件 × 100元/件 = 28,000元 销售成本 = 280件 × 58元/件 = 16,24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4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6,240元 - 6400元 = 5360元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300件 × 40元/件 = 12,0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 3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2,000元 - 30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4200元 第二年(同样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销售收入 = 28,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280件 × 40元/件 = 11,2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 2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上年未完全分摊部分)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1,200元 - 28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3200元 (3) 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大小及原因 差异大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通常高于变动成本法,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时逐步释放,而变动成本法则立即计入当期费用。 原因:变动成本法更直接地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分摊到每件产品上,这会导致在产品库存增加时,利润被高估(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储存在库存中),而在产品库存减少时,利润被低估。 (4)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差额公式 差额 = (期末存货量 - 期初存货量) ×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注意:这个公式仅用于说明两种成本法下利润差异的一般原因,并不直接用于计算具体的差额,因为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影响等。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4-06-13 08:35

完全成本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规性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标准(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使用完全成本法进行外部报告。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稳定的成本计算方式,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2.税务考虑:税务法规通常基于完全成本法。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能导致税务计算和报告上的复杂性,甚至可能产生不利的税务后果。 3.全面反映成本: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这有助于全面反映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所有资源。变动成本法则只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可能忽略了某些固定成本的影响。 4.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财务信息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因为它包含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而不仅仅是变动成本。 5.历史惯性:许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完全成本法,改变成本计算方法可能涉及到系统、流程和报告的重大调整,这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带来实施和转换的风险。 综上所述,尽管变动成本法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有其优势,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会根据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完全成本法用于外部报告和合规性目的,而变动成本法则更多地用于内部决策和成本控制。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1)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部分。 第一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400件 = 40元/件 %2B 18元/件 = 58元/件 第二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600件 = 40元/件 %2B 12元/件 = 52元/件 (2)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这两年的息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件 × 100元/件 = 30,000元 销售成本 = 300件 × 58元/件 = 17,4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7,400元 - 6600元 = 6000元 第二年: 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第二年销售的产品中,前280件的成本是第一年的生产成本(58元/件),剩余的是第二年的生产成本(52元/件)。但为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成本。 销售收入 = 280件 × 100元/件 = 28,000元 销售成本 = 280件 × 58元/件 = 16,24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4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6,240元 - 6400元 = 5360元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300件 × 40元/件 = 12,0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 3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2,000元 - 30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4200元 第二年(同样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销售收入 = 28,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280件 × 40元/件 = 11,2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 2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上年未完全分摊部分)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1,200元 - 28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3200元 (3) 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大小及原因 差异大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通常高于变动成本法,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时逐步释放,而变动成本法则立即计入当期费用。 原因:变动成本法更直接地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分摊到每件产品上,这会导致在产品库存增加时,利润被高估(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储存在库存中),而在产品库存减少时,利润被低估。 (4)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差额公式 差额 = (期末存货量 - 期初存货量) ×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注意:这个公式仅用于说明两种成本法下利润差异的一般原因,并不直接用于计算具体的差额,因为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影响等 未读 (5)完全成本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规性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标准(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要求使用完全成本法进行外部报告。这是因为完全成本法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稳定的成本计算方式,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2.税务考虑:税务法规通常基于完全成本法。使用变动成本法可能导致税务计算和报告上的复杂性,甚至可能产生不利的税务后果。 3.全面反映成本: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这有助于全面反映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所有资源。变动成本法则只考虑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可能忽略了某些固定成本的影响。 4.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财务信息可能更具参考价值,因为它包含了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而不仅仅是变动成本。 5.历史惯性:许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完全成本法,改变成本计算方法可能涉及到系统、流程和报告的重大调整,这不仅成本高昂,还可能带来实施和转换的风险。 综上所述,尽管变动成本法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有其优势,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会根据需要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以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完全成本法用于外部报告和合规性目的,而变动成本法则更多地用于内部决策和成本控制。
2024-06-13
(1)第一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40×400%2B7200)/400=(16000%2B7200)/400=58(元) 第二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40×600%2B7200)/600=(24000%2B7200)/600=52(元) (2)完全成本法下: 第一年息税前利润=(100-58)×300-(10×300%2B3600)=13200-6600=6600(元) 第二年息税前利润=(100-52)×280-(10×280%2B3600)=13440-6400=7040(元) 变动成本法下: 第一年息税前利润=(100-40-10)×300-7200-3600=(50×300)-7200-3600=15000-7200-3600=4200(元) 第二年息税前利润=(100-40-10)×280-7200-3600=(50×280)-7200-3600=14000-7200-3600=3200(元) (3)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 第一年差异=6600-4200=2400(元) 第二年差异=7040-3200=3840(元) 原因: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和存货之间进行分摊,当产量与销量不一致时,会导致计入当期损益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同,从而产生利润差异;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当期扣除。 (4)两种方法计算利润的差额=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制造费用。 第一年差额=100×(400-300)×(7200÷400)=2400(元) 第二年差额=100×(600-280)×(7200÷600)-100×(400-300)×(7200÷400)=3840-2400=1440(元) (5)变动成本法不能完全取代完全成本法。虽然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性态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完全成本法也有其自身的重要性,如在长期决策、定价决策等方面,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全面。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或结合使用,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
2024-06-20
(1)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部分。 第一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400件 = 40元/件 %2B 18元/件 = 58元/件 第二年的单位生产成本 = 变动生产成本 %2B 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 40元/件 %2B 7200元/600件 = 40元/件 %2B 12元/件 = 52元/件 (2)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这两年的息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件 × 100元/件 = 30,000元 销售成本 = 300件 × 58元/件 = 17,40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7,400元 - 6600元 = 6000元 第二年: 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第二年销售的产品中,前280件的成本是第一年的生产成本(58元/件),剩余的是第二年的生产成本(52元/件)。但为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成本。 销售收入 = 280件 × 100元/件 = 28,000元 销售成本 = 280件 × 58元/件 = 16,240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2B 3600元 = 64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6,240元 - 6400元 = 5360元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销售收入 = 30,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300件 × 40元/件 = 12,0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300件 × 10元/件 = 3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30,000元 - 12,000元 - 30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4200元 第二年(同样假设全部使用第一年的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销售收入 = 28,000元 变动生产成本 = 280件 × 40元/件 = 11,200元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 = 280件 × 10元/件 = 2800元 固定制造费用 = 7200元(上年未完全分摊部分) 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 3600元 息税前利润 = 28,000元 - 11,200元 - 2800元 - 7200元 - 3600元 = 3200元 (3) 两种计算方法下利润的差异大小及原因 差异大小: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通常高于变动成本法,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时逐步释放,而变动成本法则立即计入当期费用。 原因:变动成本法更直接地反映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变动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也分摊到每件产品上,这会导致在产品库存增加时,利润被高估(因为固定制造费用被储存在库存中),而在产品库存减少时,利润被低估。 (4)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差额公式 差额 = (期末存货量 - 期初存货量) × 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分摊 注意:这个公式仅用于说明两种成本法下利润差异的一般原因,并不直接用于计算具体的差额,因为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的影响等。
2024-06-13
您好,计算过程如下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单位成本=10+80000/8000=28 第二年单位成本=10+80000/5000=26 第一年=7000*(50-10-80000/8000)-5*5000-60000=125000 第二年=6000*(50-10-80000/5000)*5000-80000/8000*1000-6000*5-60000=60000 完全成本法法 单位成本=10 第一年=(50-10-5)*7000-60000-80000=115000 第二年=(50-10-5)*6000-60000-80000=70000
2022-06-02
你好,这个题目是全部的吗
2023-03-12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