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没有内销的情况下,生产企业退税的计算主要涉及出口环节的增值税退税。以下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计算退税: 1. **确定应退税额**:根据企业出口货物的离岸价(Free On Board, FOB)和记账汇率来计算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额。例如,如果某企业的出口货物离岸价为30,000美元,汇率为6.9,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3%,出口退税率为10%,则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30,000 * 6.9 * (13%-10%) = 6,210元Θic-4Θ。 2.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由于企业没有内销,所以只需考虑进项税额和其他相关因素。以上述例子中的数据计算,当期应纳税额为-5,490元,表示企业有留抵税额Θic-4Θ。 3. **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按照同样的离岸价和汇率,以及出口退税率计算,即30,000 * 6.9 * 10% = 20,700元Θic-4Θ。 4. **确定实际退税额**:比较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取较小者作为实际退税额。在本例中,由于当期应纳税额为负值(即有留抵税额),因此实际退税额为留抵税额的绝对值,即5,490元Θic-4Θ。 5. **确定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减去实际退税额,即20,700 - 5,490 = 15,210元,为当期的免抵税额Θic-4Θ。 6. **账务处理**:在税务机关审批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例如,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等账户Θic-3Θ。 此外,在了解上述具体流程后,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确保所有出口相关的单证齐全且信息准确。 2. 及时跟踪汇率变动,以便准确计算退税额。 3. 熟悉相关的税法规定,确保退税计算符合最新的税收政策。 4. 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确保退税流程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生产企业在没有内销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出口货物的离岸价、适用税率和退税率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这个过程需要准确的数据记录和合规的税务操作,以确保企业能够从税务机关获得应有的退税。
生产企业出口,如果没有内销,假设进项税20万,出口退税额30万,这样只能退20万,剩下的10万可以留到后期待有进项在退?如何做退税额最大?无内销情况所有进项都可以退?如果企业采购原料委托加工后,再出口也是可以退税?(对原料、加工费等退税?
老师,请问一下什么情况下存在白酒生产企业销售价格低于销售给销售单位呢?作假吗,倒卖吗?不懂其中的门道呢?老师可否简单粗暴的举个例子嘛,
在企业合并过程中资产和负债的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冲销当期商誉,或者当期损益,这是适用哪个情况,老师能方便举个例子吗
老师,想问下生产出口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有内销也有出口,出口也有退税,也有抵税的
生产企业既有内销,又有外销。出口退税计算应退税额,免抵税额和内销的勾选抵扣,如何操作的?课程里没有结合内销的内容。
服务费分12个月做账如何做账
老师,申报6月份个税时,新增了一个7月入职的员工,在提交申报表报送时,提示要申报这个员工的工资,可以0申报吗?还是在人员信息采集里把这个员工改为非正常状态?
老师,A 公司是B公司的控股股东,A公司实缴10成,后又把股权百分百转让给C公司,那么C公司需要把这笔实缴转还给A公司吗,如果不转有什么后果,还是c只需要把剩下的实缴完或者控股的所有注册资金都要全部重新实缴
来到一家企业,之前账务非常混乱,固定资产放在一个总科目内总计300,买了就往里面加金额。计提了一部分总计170。现在很多老旧的要卖掉。根本分不清。应该怎么做清理
请问老师,机械租赁公司的折旧计入哪个科目?
老师,好,合同这样签,比如甲方给业主开票1万,我公司咋给甲方开票,甲方咋付款?
老师好,请问电子税务局申报的综合所得8月申报的是7月的工资吗?
报销的发票可以双面打印吗,一本账簿可以既有单面打印又有双面打印情况吗
你好我想问一下,2023年开出的发票,对方已经使用了,现在可以部分冲红吗
那这个不是不报个税吗。不是报经营所得吗?个税是自己在手机操作吗?
当期应纳税额是负5490元这个数是怎么计算的
当期应纳税额是负5490元这个数是怎么计算的
你好!在上述例子中,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涉及到企业的进项税额和其他相关因素。进项税额通常是指企业为生产或销售过程中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支付的增值税,这部分税额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用来抵扣销项税额。由于企业没有内销,其销项税额为零,因此当期应纳税额主要由进项税额决定。 假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进项税额为5,490元,这意味着企业已经支付了这部分税额,可以用来抵扣未来的销项税额。由于没有内销,企业的销项税额为零,因此当期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进项税额的负值,即-5,490元。这表示企业有5,490元的进项税额可以留抵未来期间的销项税额。 这里的-5,490元是一个假设的数值,用于说明计算过程。实际的进项税额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采购和相关税务记录来确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税务规定来计算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 总结来说,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进项税额,而在这个例子中,由于没有内销活动,企业的销项税额为零,因此当期应纳税额等于进项税额的负值,即-5,490元。这个数值表示企业可以将其支付的进项税额留抵未来期间的销项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