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营业收入 5000 贷:营业成本 5000 借:营业成本 280 [(5000 - 3500)×40%] 贷:存货 280 (2)期末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为 280 万元。 合并报表中确认的营业收入 = 5000 - 3750 = 1250(万元) 合并报表中确认的营业成本 = 3500 - (5000 - 3500)×60% = 2600(万元) 合并报表中列示的存货金额 = 2000 - 280 = 1720(万元)
甲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本期向A公司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5000万元,该产品的销售成本为3500万元,毛利率为30%。A公司本期将该批内部购进商品的60%对外销售,销售收入为3750万元,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毛利率为20%。该批商品的另外40%形成A公司的期末存货,即期末存货为2000万元。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 第一步:借:营业收入 5000 贷:营业成本 5000 第二步:借:营业成本 600 贷:存货 600 提示:未实现内部损益=(5000-3500)×40%=600或者2000×30%=600 疑问:在第一步中,为何内部购进商品的60%对外销售与内部购进商品的100%对外销售的抵销分录相同,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2020年甲公司本期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有4000万元,系向A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产品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A公司在本期将该批内部购进商品的60%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2750万元,销售成本为2400万元,该批商品的另外40%则形成A公司期末存货。2020年末的结存存货2021年仍未对外销售,2021年无其他存货销售业务。要求:分别写出2020年末和2021年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存货销售的抵消分录。
甲公司拥有A公司70%的股权,系A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本期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中有4000万元,系向A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产品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A公司在本期将该产品全部售出,其销售收入为4200万元,销售成本为4000万元,并分别在其个别利润表中列示。要求:编制合并抵销分录。
3.甲公司拥有A公司70%的股权。甲公司本期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有5000万元,系向A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产品销售成本为35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0%。A公司在本期将该批内部购进商品60%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3750万元,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20%,并列示于其个别利润表中;该批商品的另外40%则形成A公司期末存货,即期末存货为2000万元,列示于A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中。要求:(1)编制甲公司合并报表时的抵消分录; (2)计算期末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合并报表中确认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列示的存货金额。
2.A公司是B公司和C公司的母公司,有关资料如下:(1)A公司20x8年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中有3000万元,系向B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产品销售成本为2100万元。B公司在本期将该产品全部售出,其销售收入为3750万元,销售成本3000万元,并分别在其个别利润表中列示。(2)A公司20x8年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中有5000万元,系向C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产品销售成本为35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0%。C公司在本期将该批内部购进商品的60%对外销售,销售价款为3750万元;该批商品的另外40%则形成C公司期末存货,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1900万。(3)2019年,C公司将20x8年从A公司购入、尚未销售的存货卖出50%,销售收入为1200万元,销售成本为1000万元。20x9年末,C公司的期末存货中包含有1000万元从A公司购进的商品,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600万元。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合并工作底稿中关于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
请问老师酒店的洗涤费用放在哪个科目比较合适?
老师,想请教个问题。 如果在公司注销时,还有一笔应收账款要收回。怎么算才能合理避税呢。 要怎么做分录呢? 能算做实收资本吗?
老师,购买奢侈品开来到公司的发票直接做到福利费可以的吗?不用交个人所得税的吧
老师,其他应付款挂账老板两百多万,能注销公司吗?
老师,我们公司打算给员工交社保,需要交哪几险
答案的2/5和3/5是哪里得来的
老师,你好,我们出租厂房,租金没收,发票未开,可以先不算收入吗?
老师,像写字楼这种物业公司,每年会有集中一个月收入特别多,打个比方,每年的1月份收到的房租特别多,占全年总收入的80%以上,所以每年1月份要交的税就特别多,第一季度的企业所得税也特别多,然后后面11个月就每个月一点点的房租收入,然后次年汇算清缴完就要退税,好麻烦,针对这种情况,老师有没有好的做账建议?
老师,这个答案有点不懂,划线地方为什么要乘以复利现值系数?
老师您好:我拿现金存对公账户,这笔现金不是企业的,是不是谁存的银行回单就计谁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