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签书面协议的,按工资申报个税

老师,我们是新成立建筑公司,前段时间接的工程,聘用了一些临时工人,当时公司户发的工资,而且在个税系统里申报了,我还需要做些什么可以规避税务风险,?签临时用工协议吗?还有没有其他?
把班组的工资直接发给工头,工头再代发给工人,发给工头备注代发还是劳务?劳务公司需要跟工头签署劳务合同还是什么协议?工头去税务局代开劳务发票给公司,个税是现场开票缴纳还是公司代扣代缴?公司需要跟工头的工人签署什么协议吗?需要帮他们每个人申报个税吗?
我们公司有个兼职的员工,签的是劳务协议,发放报酬的时候备注劳务费,申报个税按工资申报 可以吗
老师,临时工或者兼职工都可以签口头协议吗?还有公司要给他们申报个税吗?
老师,我们单位招了几名兼职,签了协议,不在公司坐班,请问发工资可以公户发吗,要不要申报个税
老师好,我们这边实际业务是找的工人安装,然后付劳务费,对方开了这样的发票,请问可以入账吗?
小规模纳税人计提增值税分录,是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还是用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需要转入未交增值税吗?
老师,您好,公积金企业必须给员工上?公司所有员工的公积金比例必须一致?
你好老师,公司买了一辆二手车,有普票 然后每个月从银行付钱给个人还 要怎么做账
10月份报送的数据有误,税务报表还能修改吗?
其他应收款的贷方和其他应付款的贷方表达是同一个意思吗?老师
老师,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是按月申报的,想改成按季申报,应该怎么修改,什么时候修改
贸易公司采购一起侣材,合同写按实际金额结算,之前预付了186405元,本次又通过银行转账付款167443元,货款一共353848元全部结清,供应商开票随货一起发出。但是开票金额多开了2千,供应商不重开了,票面金额比实际打款多2000钱,如果2000放应付,多久才能转入营业外收入
请问公司平时买的香烟和酒送客户的,这个有规定一年能开多少票吗?
老师好,发工资的时候,把付款用途写错了,写的不是工资,写的是某某公司的货款!需要叫员工退回,重新做付款用途为工资发放吗?
就是跟正式员工一样,一起做工资,然后一起申报个税是吧?但他们有可能这个月做有事做,下个月没有,下下个月又有,这个要反复签协议吗?还是签一次就行?
临时工的用工一般就是季度的,长期的要按员工签劳动合同
但他们是不固定的,这种要签临时工还是兼职工比较好呢?
那么签劳务合同,按劳务报酬申报个税
劳务合同个税不是很高吗?20个点
个人汇算时可以退税的
但劳务合同可以签不定时工时制是吗?签了劳务合同是不是每个月都要付工资?一个月下来可能没有活干,那这样肯定没有工资,也许会隔几个月才有活干
那么签订临时用工协议
临时用工协议,那他们的工资就跟正式员工一起发,然后个税也跟正式员工一起按工资所得申报是吧?
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此处按照总局2015年34号公告执行)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关键是要签订临时用工协议,跟自己的员工一样,服从管理,按期支付工资。意思就确认你们存在雇佣关系。 非全日制用工,需要申报个税吗?需要缴纳保险吗?允许税前扣除吗? 答复 1、非全日制用工,属于工资薪金,需要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申报个税。 非全日制用工虽然是一种灵活用工的方式,但员工与所在单位建立的还是一种劳动关系,其所获得的报酬仍属于任职受雇所得,用人单位应以“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2、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不需要为员工缴纳基本社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都是由劳动者个人自行缴费的),但是需要缴纳工伤保险。 参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建立劳动关系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3、非全日制用工,企业所得税上按照工资薪金税前扣除。 非全日制用工是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这就对考勤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的用工形式(发放薪酬周期和计酬方式亦属于判定是否属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因素。用人单位应尽量实行按时计酬,明确计薪标准、薪酬发放方式)。非全日制用工属于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务关系,受《劳动合同法》调整。
那我们也不符合临时工要求啊,他可能一干就是两个月,每天干活时间肯定至少8个小时
那个就不满足的,只能签劳务合同
兼职工可以吗?
兼职的是按月发工资,直接按工资申报个税
那劳务合同不也是按月发工资吗
兼职比较稳定的哈,临时工不稳定
那兼职工可以几个月的工资放到一个月来支付申报个税吗
跟自己公司的员工一起发放和申报,为啥要区别对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