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的核定率是多少?
老师节日快乐,请教个问题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季度开票收入未超过30万元,本季度开票金额136786.57元,没有增值税。个人所得经营所得核定计税依据5.7万元,税率(征收率1.00%),老师请问个人所得经营所得怎么计算本期应税款。是(136786.57-57000)*1.00%,还是直接用5.7万元*1.00%?
老师,定期定额的小规模纳税人(个体户),季度定额63000元,这个季度开了13万多的发票,个人经营所得税应交376元,请问老师个人经营所得所得税年终也和个人所得税一样汇算是吧?年开票总额不超过63000乘以4的话,以前季度所交的经营所得税会退回吗?
老师请教个问题,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经营所得税交纳是以全额度交纳个人所得经营所得税,还是按着核定交纳,比如季度核定1.08万元,季度开票金额20万左右。
个独核定征收,核定征收率为5%,三季度开票10万元,那应该交多少经营所得税呢?
老师您好!个体工商户季度开票46万,个人所得核定征收率是0.1,是小规模,开的是普票,请问本季度应交多少个人经营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谢谢!
之前暂估入账,汇算已经调增,帐该怎么冲呢。当时1、借:原材料-暂估贷:应付账款-暂估2、借:工程施工贷:原材料-暂估。3、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工程施工
老师 我不知道报印花税的计税依据的数据在哪里找 一般纳税人 跟小规模都不知道 能教教我吗
老师,请问转让使用过的设备取得的收入和盘盈取得的收入属于啥收入啊
老师,请问要怎么查看公司应缴纳多少社保,个人应缴纳多少社保呢
老师,我明天去一家公司上班,我是小白,要怎么了解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呢?
老师,公司采购了一批材料,这包括了五种材料,但发票开的其中的一种材料,单位是“批”,这个发票应该不可以这样开吧
东西卖了,钱还没收回来,怎么做账
老师,问一下,公司内部银行卡转来转去,会计分录要怎么做?
老师:公司亏损几千万,然后我们公司是另外一个公司100%控股,现在控股公司要追究责任,公司欠租金,房东把办公室门锁了,会计凭证都在办公室不让拿走,会计工资也没有发,时隔一年了,现在房东找了律师,说办公室里面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公司的凭证没有了,现在说要追究会计责任,没有凭证了,那会计需要担责任吗?
行政单位公务员通讯补贴和公车补贴会计分录分别 怎么做?
核定的所得率是5%的
核定的所得率是5%的
你好,10万*5%*5%)/2按照这个来计算。
但是有扣除费用6万哦
核定征税的,没有扣除6万。
为什么不能扣6万?
但是我进去试了一下,又能填这个扣除费用的
发文标题: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关于经营所得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发文文号: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公告2019年第3号 发文部门: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发文时间:2019-7-25 实施时间:2019-1-1 法规类型:个人所得税 所属行业: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深圳 发文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将深圳市经营所得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计算 1.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 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收入总额为不含增值税收入额。 其中涉及合伙企业的,应当再按照分配比例,确定各个个人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2.应税所得率的标准按《个人所得税核定应税所得率表》(见附件2)执行。 3.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应当根据其主营业务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三)定率征收方式的计算 1.实行定率征收方式的,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收入总额×核定征收率 收入总额为不含增值税收入额。 2.核定征收率的标准按0.8%执行。 三、按照税务机关核定征收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采取偷税手段隐瞒收入额或者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个人所得税进入税务检查程序的,税务机关对采取定期定额征收的纳税人依照附件1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其应纳税额,对采取其他征收方式的纳税人依据附件2规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其应纳税额,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 四、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凡以前规定与本公告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按照原有规定多缴纳税款的,可依法申请办理退抵税。《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公告》(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6年第2号)同时废止。 附件: 1.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表(按月) 2.个人所得税核定应税所得率表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 2019年7月25日 附件1 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表(按月)
但是我在系统上也能填这个扣除数哦
我没有查到核定征税,可以抵扣累计扣除费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