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约当产量法他们的区别在哪?又是怎么写去核算成本的。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2025-05-22 22:17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5-05-22 22:19

 同学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请稍等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2:21

您好,现在就要复审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到期前3个月内需提交复审申请。在当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网上申报,并按要求提交纸质材料。准备好近3年财务审计报告、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知识产权证书等材料,按流程提交申请,等待审查和公示。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2:22

对不起,我网络不好串题了,稍等,我重新写

头像
快账用户6994 追问 2025-05-22 22:23

老师,你在说啥呢?。我怎么听不懂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2:24

  对不起,我网不好串题了,哪个好看具体情况的,标准成本法适合需要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的企业。实际成本法适合生产变化大、核算简单的企业。约当产量法适合在产品数量多、完工程度差异大的企业。 1.标准成本法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差异,用于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 实际成本法直接记录和汇总实际发生的成本,不涉及标准成本。 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将月末在产品按完工程度折算为约当产量,分配成本。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2:25

您好,上面这个信息能理解么

头像
快账用户6994 追问 2025-05-22 22:28

我能理解约当产量法,实际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可以详细说一下吗?还是不太理解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2:32

 您好,标准成本法就是先定个应该花多少钱的标准,然后和实际花的钱对比,看看差了多少,再分析原因。这种方法适合想控制成本、优化生产流程的企业。 2.实际成本法直接算实际花了多少钱,简单明了,适合简单核算。

头像
快账用户6994 追问 2025-05-22 22:55

标准成本法是需要计算在产品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2:58

您好,不直接涉及在产品核算

头像
快账用户6994 追问 2025-05-22 22:58

好的,谢谢老师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5-22 23:01

 希望我的回复对您有帮助,谢谢您点击下方⭐️⭐️⭐️⭐⭐给予鼓励~,祝您接下来一切顺利!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同学你好!你的理解是对的。成本核算方法基本的有三种:就是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个就是进行成本核算得时候,先要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特点,选择用品种法,还是分批法,分步法,就是计算谁的成本,是这一批的成本?还是这个步骤的成本?
2021-06-26
您好,精准的话是先进先出法,但是工作量大
2021-08-10
你好;比如可以考虑品种法或者是分步法或者分批法来核算的 
2023-05-23
超市库存商品的成本核算怎么做? 1、售价核算 优点:计算简单、方便、直观 缺点:无法得到毛利; 2、移动加权平均 优点:能到每个品项的当前库存成本 缺点:管理相对批次简单,得到的毛利也相对准确; 3、批次 优点:管理精细,在各业务中都可指定发生当前业务的商品是属于哪个批次的 缺点:管理成本太高; 超市一般是移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核算. 超市如何进行成本核算? 答:比较现实的策略是根据连锁企业实际情况,在生鲜分类核算和单品核算之间寻求过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单品进货收货和单品销售,按小分类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够做到单品核算的商品分类推行单品核算管理,难度较大分类维持小分类核算方式,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终在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全面推行单品核算. 准确的成本核算依靠稳定的数据来源,需要适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因此电脑管理系统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改善生鲜经营管理,而现在电脑管理系统在生鲜经营中的应用水平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就目前生鲜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状况来看,100%的实行单品核算是否具备条件,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推行生鲜单品核算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理想,这些尚值得深入探讨. 只有在生鲜管理体系中采用标准化的算法、操作手册和加工作业才能产生标准化的产品,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够完善生鲜商品的质量管理 ,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分析,并发现问题.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探讨进一步的解决方法.通过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计算和后期细致的管理、严格的操作共同达到生鲜区的成本管理目标. -------------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被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的存货核算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处理的,平时商品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期末通过计算进销差价率的办法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销售成本。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的商品售价)×100% 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某商店某月份的期初存货成本100000元,售价总额125000元;本期购货成本450000元,售价总额为675000元;本期销售收入640000元,已收到支票。对本期购销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假定不考虑增值税): 1.购入: 借:库存商品675000 贷:应付账款或银行存款450000 商品进销差价225000 2.销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64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40000 3.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640000 贷:库存商品640000 4.计算进销差价率: 进销差价率=(25000+225000)/(125000+675000)×100%=31.25%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640000×31.25%=200000(元) 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2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折叠编辑本段示例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先采购10,采购价格11;然后销售10;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期初成本金额为10*10=100;本期购入成本:10*11=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0; 采购后,结存单价为:(10*10+10*11)/(10+10)=10.5,销售成本为10.5 在这里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果是先销售,后采购就变成:销售后结存 数量为0 销售成本为 10*10=100 采购后成本为 (0*10+10*11)/10=11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只剩下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包含在加权平均法中
2020-10-07
您好,建议分批法,谢谢
2021-03-17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