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请问老师,为什么王文文老师讲的和书上怎么不一样?还是我理解有偏差?

请问老师,为什么王文文老师讲的和书上怎么不一样?还是我理解有偏差?
请问老师,为什么王文文老师讲的和书上怎么不一样?还是我理解有偏差?
2025-07-03 23:18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5-07-03 23:35

你好同学,书上是用按9%计算扣除的进项税除以9%,得出采购价款后再乘以1%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5-07-03 23:36

计算结果一样。王老师讲的是用不含税成本除以(1-9%)得出采购价,再乘以1%,思路一样。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你好,控制偏差是人为有意或者舞弊,扩大样本规模无效。如果控制是没问题的,舞弊只是导致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并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分析程序,
2021-07-19
信用减值损失、研发费用是2019年新会计准则新增的科目
2019-08-25
你好,稍等一下吧嗯
2023-07-24
您好,相关证明能具体些?
2022-10-13
因为可抵扣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是根据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的,每年都是用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计算暂时性差异,这样就会导致每年比较的金额都是累计的金额,所以据此计算的递延所得税也是累计的金额,所以要扣除期初的金额,才是本期发生的金额。举例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是1000万元(也就是计税基础1000,等于初始入账金额),期末公允价值是1200万元,账面等于公允价值1200,计税基础是1000,应纳税暂性差异是200,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00*0.25=50,这是第一年,发生额和累计金额是相同的,第二年底,公允价值是1500,此时账面价值等于公允价值1500,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等于1500-1000=500,递延所得税负债500*25%=125(累计金额),但是之前确认了50(期初金额),所以第二年的发生额是125-50=75.--其实可以看出,第一年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200,第二年实际增加的或者实际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1500-1200=300,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也就是300*25%=75,而用125-期初50也是75.
2021-02-19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