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好,感谢 信任
中级会计哪个知识点讲的是一经确认不得变更啊 我忘了
老师,这个未确认融资费用21年内容删除了吗?我在借款费用这章怎么没学到这个知识点呀
1和2为什么不确认为合同取得成本呢? 知识点在哪里啊?
老师好,这两个知识点都是正确的吗?为什么入账方式不一样?
认定层次的重要性知识点是啥
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债券价值>债券面值,内部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这个怎么理解
我觉得这道题是不是有问题呀?从题目的角度来看,并不能分清楚甲跟丙谁是买受人,谁是出卖人人。虽然是甲委托的乙运输公司但是这个委托人他可以是买受人,也可以是出卖人呀。
工商公告25日到期,24日提交注销资料不知道可以的吗
1.嵌入式软件共同费分摊:分别有:房租、水电、还有什么是共同的费用?2.房租软件成本:选用面积算出每个部门费用,直接分到车间产品房租,再按软件占总销售额比例分摊)这样对吗?3.烧录机录程序的折旧也属于软件成本吗?4.嵌入式软件,如果有维护费用,收入与维护人工都属于软件收入与成本,不属于研件成本了?
老师外贸企业购进保税区的货物转出口贸易,电子税务局还要备案吗?
老师合并成本是什么谢谢
怎么做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有那些方法
请问接收异常凭证,如何写情况说明?
大额定期存单不是属于货币市场嘛。为啥不选择d呢
出口企业单证备案,哪些是必须有的?哪些可以没有?
就是关于长投,损益调整,有分取得时,公不等于账的情况嘛。1、包括取得时的存货,这部分,如果不出售的话就不用调,出售的话才需要调成本,按出售的比例(原则就是账面价向公允价看齐)2、取得时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这部分,取得当月就要看折旧对利润的影响了,持续调。
哦哦,是的,我考试时也有这样的总结
取得之后内部交易,存货部分,若未出售,减未实现的价差利益,如果已经售出,加回价差*已经售出的比例;固定资产的话,减未实现的价差利益,下月开始折旧,价差/年限*月份,提示调整到年末。
老师能看到我的新回复嘛?
好的好的。。看到了哦
您好,权益法下内部交易调整,核心就是:没实现的利润要减掉,实现了的利润要加回来。 存货:如果投资方卖存货给被投资方,但年底还没卖给第三方(没卖出去),那赚的差价是“假的”,要从被投资方净利润里减掉(未实现部分=差价×未出售比例);如果已经卖了一部分给别人,那这部分赚的钱就“真的”了,要加回来(差价×已出售比例)。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如果投资方把设备等资产高价卖给被投资方,赚了差价,这个差价一开始也是“没实现”的,所以当年直接减掉全部差价;但从下个月开始,被投资方会按买价计提折旧,比正常折旧多(因为买价高),相当于每年慢慢把那部分差价“实现”了,所以每年按多提的折旧(差价÷年限×月份)加回利润,调回一部分。 简单记: 存货:没卖减,卖了加,按比例来。 固定资产:当年全减差价,以后每年按折旧加回(按月份算到年底)。
嗯,关于内部交易时候,固定资产,折旧部分,我很容易又把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写出来,分别折旧,来看齐利润差额,再加回已实现金额,其实可以直接用价差来计算已实现的折旧。
您好,内部交易中的固定资产调整,你只需要盯住“价差”(售价 - 账面价值),不用管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各自怎么算折旧! 交易当年,这个价差是“未实现”的,所以直接从被投资方净利润里减掉价差; 从下一年开始,被投资方按买价(高价)计提折旧,比正常多提了,相当于每年慢慢把价差“实现”了,所以每年按“价差 ÷ 使用年限 × 折旧月份”算出实现了多少利润,然后加回去就行! 当年减价差,以后每年加回价差按折旧实现的部分,不用分开算两边的折旧,抓住价差一步到位
嗯,因为这很容易和取得的时候混淆,取得时,取得时公不等于账,折旧要从当月开始折,固定资产的折旧两边分开计算,然后账面向公允看齐,对利润的影响,再调整净利。
您好,对的,取得时公不等于账,是指投资时被投资方的资产按账面价值记,但投资方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所以从投资当月起,被投资方应该按公允价值来计提折旧,但它还是按账面价值计提,导致折旧少、利润虚高,所以要调整净利润,把少提的折旧部分(即公允价值减账面价值后除以年限乘以月份)从利润里减掉;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是投资后双方买卖产生的,比如投资方高价把设备卖给被投资方,产生了未实现利润,这个利润要通过以后折旧慢慢实现,所以当年要先减掉全部价差,以后每年再按多提的折旧(即价差除以年限乘以折旧月份)加回利润, 简单说,取得时是资产本身按公允调整折旧影响利润,内部交易是买卖产生的未实现利润通过折旧逐步实现再调整,两者出发点不同,千万别搞混。
对的对的,因为这个和合并报表的非同控评估资产增减值、内部交易很相似,所以先理清楚长投损益调整这边。
关于合并报表,评估增值,应该是账面小于公允才评估的增值呀,账小抵,所得税不应该是要冲减吗
您好,对的,取得时公不等于账,是指投资时被投资方的资产按账面价值记,但投资方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所以从投资当月起,被投资方应该按公允价值来计提折旧,但它还是按账面价值计提,导致折旧少、利润虚高,所以要调整净利润,把少提的折旧部分(即公允价值减账面价值后除以年限乘以月份)从利润里减掉;而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是投资后双方买卖产生的,比如投资方高价把设备卖给被投资方,产生了未实现利润,这个利润要通过以后折旧慢慢实现,所以当年要先减掉全部价差,以后每年再按多提的折旧(即价差除以年限乘以折旧月份)加回利润, 简单说,取得时是资产本身按公允调整折旧影响利润,内部交易是买卖产生的未实现利润通过折旧逐步实现再调整,两者出发点不同,千万别搞混。
老师能看到我这条消息吗,那关于合并报表,评估增值,应该是账面小于公允才评估的增值呀,账小抵,所得税不应该是要冲减吗?
不好意思,我们同时发信息,我就看不到。在合并报表里,资产账面小于公允确实会产生评估增值,比如固定资产账面100万公允200万就增值100万,但这不是直接冲减所得税,因为税法按原账面100万计税而会计按公允200万折旧,未来会多交税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以要按增值部分乘税率比如100万×25%=25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录是借资本公积25万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万,而不是冲减所得税
好的,老师,我注意一下,资产小抵大纳,账面价值小于公允价值,不是应该抵税吗?
您好,不是,合并报表里资产账面小于公允(账小公大)评估增值时,不是抵税!比如固定资产账面100公允200,税法未来还按100折旧,会计按200折旧,会计利润会比税法利润少(折旧多扣了),未来得补税,所以现在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像增值100的话,100×25%=25,分录借资本公积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这是未来要多交税,不是现在抵税
哦,意思是调增账面价值是我们为做合并报表的动作,是为了子公司的资产向母公司的公允看齐,做的调增,调增了,相当于本来在子公司的账面是100,现在变成200了,那其实在实操里面也会涉及合并报表交税么,税局只认个别报表吧?
您好,合并报表调资产账面价值(比如从100调到200)只是会计上的合并调整,让资产按公允价体现,税务局根本不管这个调整,它只认子公司自己账上的100来收税,所以当下不会多交税;但因为会计按200折旧、税法按100折旧,以后会计利润会比税法利润低(折旧多扣了),未来要补税,所以现在得提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比如增值100×25%=25万),反映未来这笔潜在的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