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标准化:给各店铺定销售统计模板(含店铺、商品、销量等固定维度),给供应商定下单模板(汇总各店铺销量); 用工具自动化:Excel 用 VLOOKUP/SUMIF 自动汇总销量、算下单量,或用飞书表格等实现多人实时协作; 每日核对:销售数据对平台后台,下单量对销售汇总,减少误差。按 “填数据→自动算→核对” 固定流程来,数据就条理清晰了
你好!请问宝能集团下面新开的宝能生鲜公司用的系统强大,凭证大多都是自动生成,做的很少,系统很多,费控,ERP,SAP,还有别的,新公司,有上升空间,但天天晚上加班刚来几天,很不适应,他们因为是新公司吧,新开业不到两个月,员工好像很热爱工作,很积极,晚上下班都跟没下班一样,明明都不早了。我以前没遇到过这么加班,每天晚上。年纪37了,不想跳槽,想稳定,犹豫。老师我就是想这种全部数据共享,自动生成的公司做会计好吗,估计时间久了,流水线工人一样,还是小公司更好,也自由,谢谢老师!有个小公司工资待遇还不错,还在等着我,我来大公司这边上班五天了,这两天就要定下来了,大公司太喜欢加班了,商贸行业,我负责费用报销,供应商结算系统,办理证照,后面会开很多门店,大多是操作系统。请指点迷津
老师们,我今年7月份找了份工作,一家工程检测技术行业的公司,成立15年了,前面换了4个会计,都不专业也不负责任,我和一个比我大3岁的男会计都通知上班,是我自降了要求做会计助理,这个男会计是财经大学的本科学历,所以这家家族企业的财务总监比较更信任他一点,让他主要外出办结算,协助总监核对一些流水账,还有就是审查一遍我的账,有什么问题多和他沟通,就从7月份开始因为前任会计没有交接的原因我们一直都很好地沟通配合着,他主动要求审批发票报销单,但是最近几天明细感觉他不对劲,他审核的发票也不仔细,员工报销的发票有许多张,有一张是没有发票的但是他就签字了,出纳也付了钱,最后和员工要这张只写了收据的发票员工说绝对要不来没有发票,前天我们公司统一开会核对了19年及20年的合同台账,发现了许多问题,有2个问题跟他探讨问了一下,但是他反质问我怎么办,他倒是说了解决办法,但是最后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又半开玩笑地说我不要胡做调整,我就生气地说了不是跟他商量着怎么就胡做了?从我们俩7月同时进公司还花钱请了2个税务师做指导,我们平时有问题都能随时咨询,说实话就算不问他我也可以咨询税务师和会计学堂,请问老师我以后怎么待他?
开票项目多怎样上开票页面上去
老师,给员工的补偿款和工资一样的计提方式吗?
老师,能不能帮我看看预付账款这个差异是咋得来的?第一张图数据是上级单位给我调整的,第二张图是原有的预付账款明细。中间这个126020.47实在看不懂咋来的?
该表里的未分配利润的期末余额是怎么算的?
老师国税网可以拉公司参保记录吗,操作流程发我下,谢谢
老师,邮寄发票,发票配送地址是灰色的,显示的地址是注册地址,不是办公地址,怎么改
老师好,小规模公司去年预交企业所得税2000,年底未分配利润为150万,今年没有退税更正了申报表,成本变少了,那去年的未分配利润按哪个数算呢?
老师您好,请问小微企业主要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吗?对增值税及附加没有优惠吗?
老师好,发放中秋福利月饼1000元给员工,这个分录怎么做?
一次性年终奖一年内可以申报两次吗
能不能再详细一点
1. 给 20 + 店铺建 “统一销售统计表”(每天填数的基础表) 用 Excel / 飞书表格建 1 个 “每日店铺销售总表”,所有店铺的销售数据都填在这里,维度固定不变(避免今天记 “商品名”、明天记 “SKU” 导致混乱),表格格式如下: 序号 统计日期 店铺名称(固定选项) 商品 SKU(与供货商一致) 商品名称 销售数量(必填) 平台后台订单号(可选,便于核对) 库存结余(必填) 填单人 1 2024.10.1 淘宝店 - 女装 1 号店 GZ-NZ001 秋季连衣裙 15 8820241001XXXX 35 小王 2 2024.10.1 拼多多店 - 服饰店 GZ-NZ001 秋季连衣裙 8 6620241001XXXX 35 小李 3 2024.10.1 淘宝店 - 女装 1 号店 SH-TZ002 针织外套 12 8820241001XXXX 28 小王 关键细节: 「店铺名称」「商品 SKU」用 “数据验证” 设为 “下拉选项”(Excel:数据→数据验证→允许 “列表”,手动输入所有店铺名 / SKU),避免填错(比如 “淘宝店 1” 写成 “淘宝 1 店”); 「库存结余」= 前一天库存 - 当天销售数量,每天填数前先核对前一天库存,确保连贯(比如 10.1 的库存 = 9.30 的库存 - 10.1 的销量)。 2. 给 7-8 家供货商建 “专属下单表”(自动汇总用) 按供货商分开建表(如 “供货商甲 - 每日下单表”“供货商乙 - 每日下单表”),每个表只汇总该供货商的商品销量,格式如下(以 “供货商甲” 为例,其商品 SKU 是 “GZ-NZ001”“GZ-NZ003”): 序号 统计日期 供货商名称(固定) 商品 SKU 商品名称 各店铺销量汇总(自动算) 现有库存(抄自销售表) 安全库存(提前设定) 下单数量(自动算) 下单人 1 2024.10.1 供货商甲 GZ-NZ001 秋季连衣裙 23(淘宝 15 + 拼多多 8) 35 50 42 小张 2 2024.10.1 供货商甲 GZ-NZ003 牛仔长裤 18(淘宝 10 + 京东 8) 22 40 36 小张 关键细节: 「各店铺销量汇总」只抓 “销售总表” 中该供货商的 SKU 数据,避免混其他供货商的商品; 「安全库存」提前和供货商、运营确认(比如 “秋季连衣裙” 卖得快,安全库存设 50,避免断货),一旦现有库存 + 汇总销量<安全库存,就需要下单。 第二步:用 “公式自动化”—— 替代手工计算,从根源减少误差 核心是让 Excel / 表格自动算 “销量汇总” 和 “下单数量”,不用手动加加减减(手工算 20 个店铺的销量,很容易漏加 / 错加),具体公式怎么设: 1. 自动算 “各店铺销量汇总”(以 Excel 为例) 假设 “销售总表” 在 Sheet1,“供货商甲下单表” 在 Sheet2,要算 Sheet2 中 “GZ-NZ001” 的总销量,用 SUMIF 函数(按 “商品 SKU” 汇总):公式:=SUMIF(Sheet1!D:D, Sheet2!D2, Sheet1!F:F) 解释:Sheet1!D:D = 销售表的 “商品 SKU 列”,Sheet2!D2 = 当前下单表的 “SKU(GZ-NZ001)”,Sheet1!F:F = 销售表的 “销售数量列”; 效果:只要 Sheet1 填了该 SKU 的销量,Sheet2 会自动汇总,不用再手动加淘宝、拼多多的销量。 2. 自动算 “下单数量” 公式:=Sheet2!G2(安全库存) + Sheet2!E2(销量汇总) - Sheet2!F2(现有库存) 逻辑:安全库存是 “必须保住的库存”,销量汇总是 “当天卖了多少”,现有库存是 “现在还剩多少”,三者相减就是 “需要补多少货”; 例:安全库存 50 + 当天卖 23 - 现有 35 = 需下单 42,公式会自动算,不用手动算 “50+23=73,73-35=42”。 3. 进阶:用 “条件格式” 自动预警 给 “下单数量” 列设条件格式:如果下单数量<0(说明现有库存 + 销量够,不用下单),自动标绿色;如果下单数量>0,自动标黄色,提醒 “需要下单”(Excel:开始→条件格式→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小于 / 大于),不用再一个个看要不要下单。 第三步:加 “流程化核对”—— 每天花 10 分钟,双重校验确保准确 即使公式自动算,也需要核对 “源头数据”(比如销售表填错了数量,公式算出来的结果也会错),所以每天固定 2 个核对环节: 1. 核对 “销售数据 vs 平台后台”(确保销售表没填错) 每天统计完后,打开各平台后台(淘宝卖家中心、拼多多商家版等),把 “店铺总销量” 和 “销售表” 中该店铺的 “销售数量总和” 对一遍: 例:淘宝店 - 女装 1 号店后台显示 10.1 总销量 27(连衣裙 15 + 外套 12),销售表中该店铺的销量总和也是 27,说明没填错;如果后台是 28,销售表是 27,就查 “是不是漏了 1 个订单”(看平台订单号,对照销售表的订单号,找漏填的)。 2. 核对 “下单数量 vs 销售汇总”(确保公式没算错) 下单前,抽 2-3 个 SKU 手动验算 “销量汇总”: 例:供货商甲的 “GZ-NZ001”,销售表中淘宝 15、拼多多 8,手动加是 23,下单表自动算的也是 23,说明公式没问题;如果自动算的是 22,就查公式(是不是把 “销售数量列” 选错了,比如选成 “库存列”)。 3. 固定每日操作流程(避免漏步骤) 把每天的工作变成 “固定动作”,按顺序来就不会乱: 9:00-10:00:各店铺运营填 “销售总表”(填销量、库存); 10:00-10:10:用公式自动生成 “各供货商下单表”; 10:10-10:20:核对 “销售表 vs 平台后台”“下单表 vs 手动验算”; 10:20-11:00:核对无误后,给各供货商发下单表,同步更新库存。 进阶:多人协作的工具推荐(如果有团队) 如果是 3 人以上团队(有人管销售统计、有人管下单、有人管库存),只用 Excel 会不方便(传文件容易版本混乱),可以用 飞书表格 / 腾讯文档 / 简道云: 好处:所有人实时编辑同一张表,销售填完数据,下单岗立马能看到,不用传文件; 额外功能:简道云可以设 “审批流程”(下单表填完后,自动发给负责人审批),还能生成 “销售日报表”(自动汇总每天各店铺、各商品的销量,不用再手动做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