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持股 50% 以上(无相反证据)属于达到控制,后续用成本法; 非同一控制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实际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入账。
老师非同控下,长期股权投资釆用成本法后续计量,投资方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在被投资方持有份额大于投资方付出对价时,按哪个数据记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帐金额?
老师,同一控制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30%未达到控制,是不是按权益法核算,需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可辨现净值公允价值算是否有营业外收入。而非同一控制下取得长投达到控制的,这种情况又不需比较初始投资与可辨现净值了,如果没达到控制才比较?
老师,形成合并的长投,不管是同控还是非同控,是不是只有初始投资成本的说法,初始投资成本就是入账价值,是一样的。只有不达成合并控制的长投,才进行初始投资成本和可享有的份额比较,初始投资成本和入账价值不一定一样?可以这么理解两这区别吗?
A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以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B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以付出资产的公允对价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老师,这个概念混淆了,哪个是的,A说的是同控合并吗
区分企业同控和非同控是为了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用不用调整 然后看持股比例无论同控非同控,20%-50%按权益法核算 50%以上安成本法核算 我这样理解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