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能给下背景么,是哪个申报表呢
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5300多登记了,现在要如何调整,老师给详细写一下,谢谢。
老师好,汇算清缴,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税收金额这一列怎么填,请老师讲详细一点,谢谢
请问老师,发给工厂员工的应付职工薪酬也要填写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吗?
老师我想问一下、在填写职工薪酬纳税调整明细表时候、工资薪金支出是填写应付职工薪酬借方数据还是管理费用下面的工资数据
老师,请问一下残保金应付职工薪酬总工资,是填写明细账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方金额的吧
负债表,期末数,预收账款(584569.5元),应收账款(805891.4元),问2者重分类后,我应收预收金额是多少,就是我还有多少没开票的,多少未收到的。
老师如果企业注销固定资产还没有提完折旧,先做固定资产清理吗,用清理的钱去还负债
公司a转款给公司b,公司b收到借款后,被要求挂账个人c上,以后支付给个人c借款利息,公司b对个人c进行代扣利息个税后,利息支出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或者个人c去税局大厅代开利息支出发票,公司b收到发票,支付利息,其发票金额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利息支出扣除是否有限额
老师好,小规模的企业,平时很少开票出去,季度时要自报收入,如何预算可以自报多少收入才是合法合规且不用缴税
老师再报第三季度所得税的时候,有一个门店没有开通社保,有两个员工就在他另外一个公司下交社保,这个公司在几天工资的时候没有计提这两个人的工资,但是个税系统报了个税,企业所得说的表要怎样填
收购猪头加工成耳朵、舌头、猪头肉等各种半成品,如何核算成本?比如第一个入库70万,销售30万,加工成本,按重量比例发分配成本后库存还有40万,本月进货97万,销售58万,加人工成本12万后,按之前的重量比例法核算成本有83万,和58万销售额明显不合理,正确的成本核算应该怎么做?
律师挂靠律所怎样缴纳个税
律师事务所律师缴税
老师您好,我们公司增值税是小规模企业,开有专票和普票,专票是不是填第二行增值税销售额得交税,普票填第十行小微企业免税销售额那
公司员工的报销支出 公户已转 发票未开 后面找别的发票冲账可以不
董老师,企业所得税里面应付职工薪酬
好的好的,我现在去写
好呢,谢谢董老师
您好,2025年3季度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付职工薪酬处理重点如下:季度预缴时按会计权责发生制,把7-9月计提的所有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社保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等)汇总填入A类预缴申报表第3行“营业成本”,数据来自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科目里的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预缴时按账面数扣不用调整;但要注意工资薪金需在2026年5月31日前实际发放,否则2025年度汇算清缴时要调增,福利费扣除限额是工资薪金总额的14%,职工教育经费是8%,工会经费是2%,超限额部分汇算清缴时调增,职工教育经费超支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还要留存工资表、银行发放记录、个税申报资料等,确保工资合理、社保个税合规,关联方高管薪酬别被认定为分红性质。
老师,为什么我听好几个老师说是1到9月呢
还有我的计提数是不是个税的申报数
如果计提是个税申报数,那计提了社保费的话,比个税工资多了
您好,之前的回答确实有误,正确内容是这样的:2025年3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用新版报表,按权责发生制,应付职工薪酬要填2025年1月1日到9月30日的累计数,且分两栏填,一栏是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工资薪金明细科目的借方累计发生额),另一栏是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应付职工薪酬(为“应付职工薪酬 - 工资薪金”的借方发生额),而且这些数据不能填入A类预缴申报表第3行“营业成本”,因为“营业成本”只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不含职工薪酬等期间费用。 计提数不一定是个税申报数,个税申报数是实际发放工资时的金额(按收付实现制),而计提数是按权责发生制计提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含工资、单位承担的社保费等)。若计提时包含了单位承担的社保费,那计提数自然会比仅反映实际发放工资的个税申报数多,因为个税申报数不含单位承担的社保费,两者统计范围不同。
为什么有的老师说会和个税比对
您好,税务系统会把企业申报的“实际支付职工薪酬”(尤其是工资部分)和个税申报的“工资薪金所得”进行比对,因为这两个数据理论上应基本一致——企业实际发工资时才需代扣个税,实际发的工资数既是企业账上“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的借方数,也是员工个税申报的收入基数,若两者差异过大(比如企业报的实际发薪数远低于个税申报数,或反之),可能被怀疑少计收入、多扣成本或未如实申报个税,所以老师会说两者会比对。
是不是在表上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贷方数比借方大,大的应该是一个月的工资,因为还没发放
您好,通常情况下,计入成本费用的应付职工薪酬贷方数比借方大,差额若接近一个月工资,大概率是当月已计提但还没实际发放的工资——因为贷方记录计提的薪酬(计入成本费用),借方记录实际支付的薪酬,没发放的部分会留在贷方,形成贷方余额,所以会出现贷方数大于借方数的情况,差额常为未发的当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