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稍等我看下

机械租赁合同是按实际结算金额算印花税还是按合同金额算,合同金额都大于实际结算金额
老师请教一下:1️⃣商品用于招待、正规分录 借:管理费用招待费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再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如果之前一直做成 借 管理费用 招待费贷库存商品的话 将来审计大概会有什么影响 、目前小规模 ) 还有 2️⃣如果现在我更改成正规分录 之前申报过 企业所得税的 是否会影响 3️⃣快帐系统是否有一键报送税务系统的。谢谢
已经认证申报的发票发现税率开错了,怎么处理?
我们酒店洗衣房之前更新改造总价23000(其中质保金1150元),但是工程那边请款的时候没有说质保金,会计这边就是按21850做的长期待摊费用,现在质保金1150元请求付款,这笔账要怎么做凭证?
老师您好,县应急局给单位参加活动的个人奖金,应该报工资薪金还是偶然所得呢?公司仅收到后代为转发
小微企业认定中利润总额不超过300万,还是销售收入不超过300万
老师,我们每个银行公户都有提取备用金,这个备用金最后怎么平账?
老师,今天收到了2022年的劳务费发票,发票当年就开了,只是发票没给到财务。当时工程结束后,会计是从在建工程转到了固定资产里面,并且按月折旧的。领导说是现在收到发票了,要付款付给做工程的这家公司。那现在收到2022年的劳务费发票,我该怎么做账呢?需要调整以前年度的账吗?
老师,公司之前订桶装水的空桶的押金是我微信给的,200元,现在我们不再订水了,200押金要退回给我们。因为我之前微信给的,然后拿收据回去冲备用金了,现在让供应商直接把钱退回公司公户,这样子是不是不好?
我们是按当月末开票金额申报增值税还是银行当月的收入申报增值税?
这是一家生产包装箱的企业
关于 [XX 包装箱生产企业] 税务风险整改报告 一、无票收入占比过低风险整改情况 (一)问题分析 作为包装箱生产企业,原报告仅通过梳理生产工艺流程确认下脚料收入,未对银行流水进行全面核查,对于无票收入为 0% 的情况,存在以 “下脚料” 名义隐匿其他销售收入或账外收款的潜在风险。 (二)整改措施及结果 全维度银行流水核查对企业 2023 - 2024 年对公账户及实际控制人、财务人员等关联个人账户流水进行逐笔筛查,重点关注与下游客户(如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等)的资金往来、现金收款记录及不明款项。经核查,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如边角余料、残次品包装箱)对外销售的无票收入外,未发现其他账外收款或隐匿销售收入行为。 业务佐证补充结合包装箱生产的订单合同、生产派工单、出库单及物流运输单据,确认下脚料收入的业务真实性,其金额与银行流水收款、实际生产损耗率(经行业对标,符合包装箱生产 1%-3% 的正常损耗范围)完全匹配。 二、原材料占比偏高风险整改情况 (一)问题分析 包装箱生产主要原材料为纸板、油墨、胶水等,原材料占比偏高可能存在原材料虚增、成本未合理结转或生产效率异常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及结果 原材料真实性验证针对 “未认证” 原材料(如纸板、特种油墨),提供: 入库单:详细记录每批次原材料的规格(如纸板克重、尺寸)、数量、入库时间及仓库验收签字; 采购合同:明确与供应商(如大型造纸厂、油墨生产企业)的采购单价、交付周期、质量标准; 付款凭证:银行转账回单、电子承兑汇票等,证明采购资金真实支付。 投入产出精准测算以 2023 年实际领用原材料(纸板 1500 万元、油墨 120 万元、胶水 93 万元,合计 1713 万元)为基础,结合包装箱生产工艺(如单箱纸板消耗系数、油墨使用定额): 理论产量 = (纸板领用金额 ÷ 单位纸板成本)×(1 - 正常损耗率); 理论收入 = 理论产量 × 单位包装箱销售价格(按不同规格包装箱均价计算)。 将理论收入与账面收入(含已确认的下脚料收入)比对,差异率低于 5%,符合包装箱行业生产波动合理范围,证明原材料占比偏高系正常生产经营导致。 三、增值税税负异常风险整改情况 (一)问题分析 包装箱企业因客户需求多样(如定制化包装箱),易出现进项抵扣与销售开票节奏不匹配的情况,需核查是否存在人为调节税负行为。 (二)整改措施及结果 “应交税费” 科目全流程追溯拆分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 明细账,对进项发票(纸板、油墨等原材料发票)的取得时间、认证时间,与对应的采购入库时间、销售订单时间逐一匹配: 进项发票取得时间均晚于原材料入库时间(符合供应商开票流程); 认证时间与销售开票时间无明显季节性或人为调节特征(如年末集中认证或故意延迟认证)。 税负率行业对标计算补税后增值税税负率为 [X]%,与同地区包装箱生产企业税负率区间(如 3%-5%)比对,已处于合理区间,说明税负异常问题已整改到位。 四、整改结论 经对 “无票收入占比过低”“原材料占比偏高”“增值税税负异常” 三项风险的专项整改,[XX 包装箱生产企业] 已通过银行流水核查、原材料投入产出验证、税费科目追溯等措施,证明业务真实性与税务合规性,各项风险已彻底排除。 [XX 包装箱生产企业][报告日期:2025 年 XX 月 XX 日]
老师,这个理论产量是怎么计算的麻烦举个例子,怎么我算着比实际产量少呢
一、理论产量计算示例(以纸板为核心原材料) 假设企业 2023 年数据: 已知条件 实际领用纸板:1500 万元(假设纸板均价 2 元 / 平方米,总用量 = 1500 万 ÷2=750 万平方米) 单位包装箱耗材标准:1 平方米纸板做 1 个标准箱(比如 30×20×15cm 的快递箱,不含损耗) 行业 / 企业设定的合理损耗率:2%(生产中裁切边角、残次品等,包装箱行业常见 1%-3%) 计算步骤第一步:先算 “可用于生产的有效原材料量”有效纸板量 = 总领用纸板量 ×(1 - 合理损耗率)= 750 万㎡ ×(1-2%)= 735 万㎡ 第二步:算理论产量理论产量 = 有效原材料量 ÷ 单位产品耗材标准 = 735 万㎡ ÷ 1㎡/ 个 = 735 万个 二、“理论产量比实际少” 的 2 个常见原因及调整 原因 1:没加 “合理损耗”(最常见)若你直接用 “总领用纸板量 ÷ 单位耗材” 算(750 万㎡÷1=750 万个),没扣损耗,结果会比实际高;但如果误把 “损耗率算反”(比如按 98% 扣成 98% 的量),就会导致理论产量低。✅ 调整:重新确认损耗率,按 “总用量 ×(1 - 损耗率)” 算有效量,再算产量。 原因 2:“单位耗材标准” 定高了比如实际生产中,1 平方米纸板能做 1.05 个箱(比如小尺寸箱裁切更省料),但你按 “1.2㎡做 1 个箱” 算,理论产量自然低。✅ 调整:拿 1-2 批实际生产数据反推 “真实单位耗材”(比如用 10 万㎡纸板实际做出 10.2 万个箱,真实耗材 = 10 万 ÷10.2≈0.98㎡/ 个),再修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