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怎样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怎样制定内部审计制度?

2020-09-14 09:20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0-09-14 09:33

一、编制年度内审计划:一般在体系建立初期时或年初编制;二、内审实施计划: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的具体内审实施计划;三、召开内审首次会议;四、实施内部审核,填写内审记录;五、开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六、编制内审报告;七、召开内审末次会议;八、各部门根据不符合报告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计划,必要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九、各部门实施整改;十、内审员实施整改有效性验证十一、将内审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要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而定,要明确审计机构独立于经营管理层,一般应直接受董事会等企业权力机构领导,直接向权力机构汇报审计结果。根据企业规模及生产特点来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既要通晓会计、审计、税务、统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门知识,同时又要具有更新。制定和颁布《企业内部审计条例》及《实施办法》等规章,以对内审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和报告制度,和对内审机构人员的职能、权限、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上得以保障,以便有规可,有规必。还应结合民营企业各自的经营特点,根据《企业内部审计条例》等规章制定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程序应贯穿于审计立项、审计组织、审前准备、审计查账、审计报告、审计处理、执行反馈、档案管理以及后续审计等全过程,由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审计目的不同,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和选用哪些审计方法才恰当并不容易确定。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一、编制年度内审计划:一般在体系建立初期时或年初编制;二、内审实施计划: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的具体内审实施计划;三、召开内审首次会议;四、实施内部审核,填写内审记录;五、开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六、编制内审报告;七、召开内审末次会议;八、各部门根据不符合报告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计划,必要时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九、各部门实施整改;十、内审员实施整改有效性验证十一、将内审情况提交管理评审。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要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而定,要明确审计机构独立于经营管理层,一般应直接受董事会等企业权力机构领导,直接向权力机构汇报审计结果。根据企业规模及生产特点来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既要通晓会计、审计、税务、统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门知识,同时又要具有更新。制定和颁布《企业内部审计条例》及《实施办法》等规章,以对内审工作制度、行为准则和报告制度,和对内审机构人员的职能、权限、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制度上得以保障,以便有规可,有规必。还应结合民营企业各自的经营特点,根据《企业内部审计条例》等规章制定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程序应贯穿于审计立项、审计组织、审前准备、审计查账、审计报告、审计处理、执行反馈、档案管理以及后续审计等全过程,由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审计目的不同,采用哪些审计程序和选用哪些审计方法才恰当并不容易确定。
2020-09-14
同学您好,您好,本题答案选项是 错误
2022-11-13
你好,内部审计主要是根据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审核财务及相关业务是否合规、合法、合理,并出具内部审计报报告。考一个中级会计师、审计师。
2024-05-26
常规审计: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以确保其真实、准确、合规。常规审计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审查。 专项审计:针对公司的特定业务、项目或活动进行审计,以评估其合规性、效益性和风险控制情况。专项审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审查。 抽样审计:通过对公司业务、财务等相关数据进行抽样调查,评估其整体合规性和风险控制情况。抽样审计应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审查,以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应定期进行,并密切关注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信息技术审计:对公司使用的信息系统、网络、数据等进行审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信息技术审计应定期进行,并应对新出现的技术风险进行评估。
2023-12-30
您好! 1.了解内部控制: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 2.识别关键控制:识别和记录那些对防止或发现财务报告错误的发生至关重要的控制措施。 3.评估控制风险:评估在缺少有效内部控制的情况下,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而未被及时发现的风险。 4.进行控制测试:设计与执行测试:设计测试程序来验证关键控制措施是否得到适当执行。样本选择:从足够大的样本中随机选择交易或控制活动进行测试。观察与检查:通过观察、检查、询问等方法来获取控制措施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5.记录测试结果:详细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6.评估控制缺陷:根据测试结果,评估控制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7.沟通发现:将测试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与管理层沟通,并讨论可能的改进措施。 8.形成审计结论:基于测试结果,形成对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整体评价。 9.风险评估更新: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更新对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的评估。 10.确定审计证据: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量和性质。 11.监督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测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2.遵守审计准则:在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时,应遵守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标准。
2024-05-08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