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您好,相关会计分录为: 1、2018年2月1日 借:在建工程 11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贷:银行存款 126 借:在建工程 19 贷:原材料 6 应付职工薪酬 13 借:应付职工薪酬 13 贷:银行存款 13 2018年3月30日 借:固定资产 132 贷:在建工程 132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6月1日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购买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等费用5万元。安装时,领用材料7万元;该材料负担的增值税税额为0.91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8万元。该设备于2019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9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 年 2 月 1 日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 100 万元,增值税税额为 16 万元。购买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等费用 13 万元。安装时,领用材料 6 万元,该材料负担的增值税税额为 0.96 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 13 万元。该设备于 2019 年 3 月 30 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 10 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9 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2月1日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购买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等费用13万元。安装时,领用材料6万元,该材料负担的增值税税额为0.78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13万元。该设备于2018年3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请计算2018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并根据业务编制相应分录。 2.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3.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2月1日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购买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等费用13万元。安装时,领用材料6万元,该材料负担的增值税税额为0.78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13万元。该设备于2018年3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18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甲企业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2月1日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设备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3万元,运杂费13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安装时领用材料6万元,支付安装工人工资 13 万元。该设备于2020年3月 30 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对该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 10 年,预计净残值为零。(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2)计算月折旧额 计算 2020 年该设备应计提折旧额
从事简单会计工作几年了,但不算很有天赋,最近有会计研究生和mba研究生,从就业前景看老师们建议考哪个比较好,想听听建议,谢谢
哪里填的不对呢提交不了
无票支出该怎么处理 转给员工 他线下采买
我们公司是生产制造企业,有商品出口业务, 我们的业务模式是代其他公司出口赚取佣金,但是对方公司的开具的进项发票的进项税额是我们垫付的,我们公司今天结汇金额是1385261 进项发票开具的不含税金额是1371398 这样计算出来的换汇率约等于1,这样合理吗?
朴老师回答 宿舍员工电费智能电表充值,最终收款电费到公司账户上,如何入账啊
朴老师进 请问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附加税都是月度不超过10万城建税减半、教育费和地方教育费减免吗
营业执照都是几年,我知道成立日期,不知道截止日期
老师我问下,合同没约定付款时间,但票己开出,一般是对方收到票后多长时间付款的? 有没相关规定?
进口煤炭,国内销售,涉及哪些账务处理,账务及税务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预提费用?给我举例说明一下
1、采用年限平均法设备折旧=132/10*(9/12)=9.9(万元) 借:制造费用 9.9 贷:累计折旧 9.9 2、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的设备折旧=132*2/10*(9/12)=19.8(万元) 借:制造费用 19.8 贷:累计折旧 19.8 3、年数总和法下的设备折旧=132*10/(1%2B2%2B3%2B4%2B5%2B6%2B7%2B8%2B9%2B10)*(9/12)=18(万元) 借:制造费用 18 贷:累计折旧 18
那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发怎么计算
谢谢老师
学员您好,上条信息已经把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