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一、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2、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可能表现为盈利,也可能表现为亏损,因此,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相关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数-未分配利润科目期初数=利润表净利润科目累计数。
利润表净利润科目%2B年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分配利润-计提公积金、公益金=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二、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期末资产和负债状况的报表。
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
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分析:由于利润指标存在的缺陷,因此,可运用现金净流量与资产负债表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为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的补充。
三、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第三张重要的财务报,它是在收付实现制下反映企业资金流通状况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列示了企业净利润调整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与项目,也是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报表间最明显的钩稽关系,是为了用来反映企业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差额及具体原因。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等于现金流量表补充材料中的净利润。
2024-12-18
现金流量表最后一栏数字=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帐款
一、经营活动的现bai金: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主营业务收入%2B销项税金%2B其他业务收入(不含租金)%2B应收帐款(初-末)%2B应收票据(初-末)%2B预收帐款(末-初)%2B本期收回前期核销坏帐(本收本销不考虑) -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本期核销坏帐-现金折扣-票据贴现利息支出-视同销售的销项税-以物抵债的减少%2B收到的补价。 2、收到其他经营活动 依据: 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现金、银行存款。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 依据: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 公式:主营业务成本%2B进项税金%2B其他业务支出(不含租金)%2B存货(末-初)%2B应付帐款(初-末)%2B应付票据(初-末)%2B预付帐款(末-初)%2B存货损耗%2B工程领用、投资、赞助的存货-收到非现金抵债的存货-成本中非物料消耗(人工、水电、折旧)-接受投资、捐赠的存货-视同购货的进项税%2B支付的补价。 3、支付职工 依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2B应付工资减少(初-末)%2B应付福利费减少(初-末)。 4、支付的各项费用 依据:应交税金、管理费用、现金、银行存款。 公式:所得税%2B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B已交增值税等。 5、支付其他经营活动 依据: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二、投资活动的现金收支: 1、收回投资 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 2、投资收益 依据:投资收益、现金、银行存款。 3、处置长期资产 依据:固定资产清理、现金、银行存款。 4、收到其他投资活动 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现金、银行存款。 5、购建长期资产 依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6、支付投资 依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现金、银行存款。 7、支付其他投资活动 依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三、筹资活动的现金收支 1、吸收投资 依据:实收资本、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 2、收到借款 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现金、银行存款。 3、偿还债务 依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现金、银行存款。 4、支付股利、利息、利润 依据:应付股利、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现金、银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