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的区别 预收账款的概念并不强调和已成立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在合同成立前已收到的对价不能称为合同负债,但仍可作为预收账款.合同一旦正式成立,又要将预收账款转入合同负债.两者都是先收钱再提供商品.预收账款往往是商品和交货期等已经确定.而合同负债是商品和交货期等还不确定. 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的关系 上面摘录的《应用指南》原文,很大程度上回答了合同负债的使用说明.从账务处理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预收账款的基本账务处理方式几乎能够被合同负债完全涵盖.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以履约义务相关性为前提,当预收款尚未被企业收取时,如果能够认定企业对这笔款项有无条件收取的权利,企业仍然应该对此确认合同负债.从《应用指南》中可以看出,这类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贷:合同负债,而预收账款科目只能在实际收取对价后才能确认计量,实务中我们几乎不会见到借: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贷: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这就是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在账务处理上的差别体现,而这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是合同负债与预收账款的核算范围差异:合同负债不但能够核算实际收到的预收款,还能够(且应该)核算未实际到账但已拥有收取权利的预收款. 但是否可以简单认为合同负债的核算范围大于预收账款呢?即企业全部预收款项都可以重分类至合同负债?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前面我们重点提到,合同负债是在新收入准则基本精神下衍生的资产负债科目,也就是说,合同负债是在构成履约义务的前提下,去讨论和计量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的关系.因此在一项预收款不构成履约义务时,原则上不能以合同负债进行核算,仍需以预收账款进行计量. 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的区别 这里我们看一个《应用指南》中的案例. 【例 65】甲公司经营一家会员制健身俱乐部.甲与客户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同,客户入会之后可以随时在该俱乐部健身.除年费2000元之外,甲公司还向客户收取了50元的入会费,用于补偿俱乐部为客户进行注册登记、准备会籍资料以及制作员卡等初始活动所花费的成本.甲公司收取入和年费均无需返还. 本例中,甲公司承诺的服务是向客户提供健身服务(即可随时使用的健身场地),而甲公司为会员入会所进行的初始活动并未向客户提供其承诺服务,而只是一些内部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因此,甲公司虽然为补偿这初始活动向客户收取了入会费,但是该入会费实质上是客户为健身服务所支付的对价的一部分(不构成履约义务),故应当作为健身服务的预收款与收取的年费一起在2年内分摊确认为收入.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国中铁(601390)出具的半年度审阅报告中,关于新收入准则下的重分类调整,并未将全部预收款项一并重分类至合同负债,而是保留了预收租赁款与其他预收款项,仍作为预收款项的核算内容.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万科A(000002)出具的半年度审阅报告中,同样在预收款项中保留了少量核算事项. 因此可以看出,预收款项与合同负债并非是完全替代关系,也并非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在不构成履约义务的预收款安排下,严格上不能作为合同负债的核算范围,同时,预收账款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能核算未实际收取的款项,但合同负债可以就有权利收取但尚未收取的预收款提前进行账务处理.
合同资产合同负债和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区别
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还有预收账款的区别
合同负责和预收账款,预付账款什么区别?
合同负责债和预收账款什么区别
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的区别 合同负责和预售账款的区别
老师:公司食堂发生的支出,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食堂支出 贷:银行存款 这样做对吗?
集团将各子公司整合成二级公司,从各个子公司抽人成立筹备组人员,那么筹备组人员的费用如何支出?
老师,企业所得税工资纳税调增10万,但实际 账上还挂着10万,这个怎么处理?
某投资者购买X公司股票,购买价格为100万元,当期分得现金股利5万元,当期期末X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到120万元。则该投资产生的资本利得为20万元,为什么不是25万元?
公司车已经卖掉,但之前会计没有入账,买车付款又是私账户,收款也是私账户,现在卖掉后,过户,我该如何会计处理?公司车如何过户,有不有什么其他税务问题
老师申报个税时要填社保吗?
注销公司,四月底已开清税证明,五月初准备工商注销,但五月还有一笔款没收回,我还可以在注销账户前收款吗?我是先注销账户再工商注销,还是工商注销完,在收公章前注销账户了
请问: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是负数怎么办?
请问老师,甲单位,2022年的时候,在工商公示准备办理注销,但是因为税务注销出现问题,导致工商注销也无法办理,2025年重新再办理税务注销,请问原工商做过工商公示了,请问2025年如果税务注销成功,工商注销还要做公示么?谢谢
请问老师,单位原来在甲市的A区办理税务注销,因为往来没有清理干净,注销失败,后来第二次又在A区办理注销还是失败,领导把税务转到C区,并且让把账上的往来和固定资产清理干净,请问老师,再去C区办理注销,会引起税务重点关注么?可以正常的办理注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