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成本法包括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成本法不都是账面价值核算 成本法的认定时以权益法区别开来的 成本法不是按照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变动而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是按照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变动而变动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资产模式 以重大影响为划分线 划分长投和金融资产的边界
小梁老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里的非同控企业合并和权益法核算, 是不是都有一个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和占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去比较, 对价大于份额,是商誉;对价小于份额,是营业外收入。 然后非同控企业合并的成本法核算长投,初始投资成本,就是按付出公允价值确认,差额不管是商誉还是营业外收入,都不需要做处理,合并报表才有这个差额的体现。 权益法核算长投,确认初始投资成本的时候,比较之后,对价小于份额,要调整投资成本,增加营业外收入。 是这样区分的吗?
老师,这题单选题,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投,分为同控和非同控,这题说了对乙公司能实施控制,也就是同控,同控的话,长投的入账价值不应该是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吗,不应该是20000×70%=14000吗
老师,我想问一下,只有母公司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也就是它有子公司,那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时候,若是实施重大影响并不构成控制,为什么还要计算对家与被投资方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呢?
老师,第5题不选CD是因为投资性房地产可以成本核算,也可以公允价值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可以成本法和权益法,权益法下长投的初始取得成本按照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而这两个都没有说采用什么计量模式?
碰到这种文字描述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成本法核算还是公允价值模式核算,还有非同控都是采用公允价值而混乱。 非同控不都是考虑公允价值吗?为什么还要扯到成本法?核算成本法核算就是账面价值核酸是吗?
某人转现金进公司账户,怎么入账
某公司2022年年末资产负债表如表货币资金2短期借款1应收账款8应付账款8存货14长期债券6固定资产15实收资本15无形资产留存收益101资产合计40权益合计402022年度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获得税后净利8万元,发放股利6万元。预计2023年销售收入增长到120万元,现有设备足以满足生产增长需要,销售净利率、股利发放率仍保持2022年水平。实训要求: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该公司2023年需要追加多少资金?实训指导:(1)将资产负债表中预计随销售变动而变动的项目分离出来。(2)确定需要增加的资金。(3)确定外界资金的需要量。
企业承担的社保部分,没有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分录核算 缴纳企业社保部分 借:管理费用-社保 贷:银行存款
老师好!我们四人合伙注册了一个一搬纳税人小规模企业注册资金一百万,我是法人占股50%已实缴投资款二十万,昨天我私人卡转入公户十万失误未标注用途,这十万可转为投资款吗?如何操作合法合规?谢谢了!
残保金申报的工资总额和上年职工人数是按照哪里填的
A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减资到2000万,股东甲46%不变,股东乙24%转给B公司,股东丙20%不变,股东丁10%不变,请问做减资和股权变更要交哪些税
假设有A,B,C三方。A是购买方,B是销售方,但是B没有营业执照,需要让第三方C走账,即真实业务流是A和B,合同流是A和C,发票流是C→A,资金流是A→C。这种情况下A让C虚开发票,A算不算违法?ABC三家非关联。想问下,这种情况A的经办人是不是主要责任人之一。 是由同事找C开发票后,再把发票发给我,催我发起走账流程,并且我汇报给领导后,领导也要求让我正常走账(有微信文字确认)。这种情况我仍就是主要责任人吗?我该怎么保护自己?还是说趁早离职哪怕裸辞。
负债表,期末数,预收账款(584569.5元),应收账款(805891.4元),问2者重分类后,我应收预收金额是多少,就是我还有多少没开票的,多少未收到的。
老师如果企业注销固定资产还没有提完折旧,先做固定资产清理吗,用清理的钱去还负债
公司a转款给公司b,公司b收到借款后,被要求挂账个人c上,以后支付给个人c借款利息,公司b对个人c进行代扣利息个税后,利息支出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或者个人c去税局大厅代开利息支出发票,公司b收到发票,支付利息,其发票金额能否所得税前扣除? 利息支出扣除是否有限额
还是很抽象啊。在成本法,权益法,同控,非同控。这怎么区分呢?有没有表格或者是教材的资料或者是例题
您可以看下 cpa教材 仔细复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