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可以记你好,可以计入固定资产。
@廿老师,我们盘点原材料,账上我实际多100万对不出来,我们购入时做借原材料进项税货银存,图片书生产领用时借生产成本领用原材料货原材料,现在帐上大于实际是因为2017年之前生产图书好多沒领用纸款,导致原材料借方一直没减少,但是也找不到具体哪些书,我们现在盘亏处理借待处理100万货原材料100万借营业外支出loo万贷侍处理。之后领导签字加盘点表可以不
老师您好,我公司是做硬件产品的公司,之前一直没有原材料仓管,生产研发的原材料都是随便取用,产品成本结转里用的原材料每个月都是按同样的价格核算成本,我现在接手财务,没有原材料出入库结存表格,而且很多原材料都非常细小,不方便盘,另外还有一些主材料,采购直接发到代工厂了,不知道有多少,我现在完全没法核算产品成本,请问该如何处理?
H公司20×9年亏损20万元,柳经理为了其工作业绩,要求会计人员在账面上“扭亏为盈”。于是会计人员在年底对一批款未付,但料已入库,对方未开来增值税发票的原材料(企业过去一直未做任何账务处理),做了盘盈原材料100吨,价值23万元的账务处理如下:1发现时借:原材料23万元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3万元②核销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3万元贷:管理费用23万元请问:(1)是否可以做这样的账务处理?为什么?(2)这样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怎样的影响?(3)对款未付,但料已入库,对方未开来增值税发票的原材料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H公司20×9年亏损20万元,柳经理为了其工作业绩,要求会计人员在账面上扭亏为盈。于是会计人员在年底对一批款未付,但料已入库,对方未开来增值税发票的原材料(企业过去一直未做任何账务处理),做了盘盈原材料100吨,价值23万元的账务处理,这样做对企业利润有何影响①发现时借:原材料23万元贷:待处理财产损溢23万元②核销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23万元贷:管理费用23万元请问:(1)是否可以做这样的账务处理?为什么?(2)这样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怎样的影响?(3)对款未付,但料已入库,对方未开来增值税发票的原材料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A公司2008年10月,月初原材料余额为150万元(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料目的余额为借方10万元。计划单价每kg10元。材料采购科目期初无余额。本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10月5日购入原材料买价为175万元(数量150000kg),进项税为29.75万元,运杂费5万元,运杂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原材料的货款和进项税尚未支付。该批原材料已入库。2、10月10日购入原材料买价为160万元,(200000kg)进项税为8.5万元,运杂费5万元,发生非合理损耗6250kg,运杂费由销货方代垫。款项均未付。该批原材料已入库3、10月25日生产直接领用原材料180000kg10月25日管理部门领用原材料50000kg要求:进行该月的原材料全部的账务处理。并结出原村料、材料成本差异、材料采购的期末余额。
【单选】6.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3年12月20号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一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000万元,增值税税款为390万元。那当日开始安装,支付安装人员工资10万元,耗用账面价值90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的产品一批,该产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23年12月31日,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那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甲公司2024年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为( )。
郭老师,发行的债务性工具,是什么意思,发行时产生的费用,计什么科目,冲减应计利息时怎么做账
董老师 在线吗?想咨询您~
老师说,同事出差了,报销车费,住宿费,伙食费发票少了,怎么做账呢?要求补别的发票吗?能做费用吗?
老师,我们公司是供应链企业,给大学食堂配送蔬菜和肉的。我们这家子公司在去年9月份成立之前,子公司的老板买了两辆冷藏车,不过是落户在了我们集团其中一家分公司名下。因为实际是我们这家子公司老板出的钱,也实际是我们在使用,所以我们跟落户的那家分公司签了租车协议。今年这两辆冷藏车要支付保险费和车辆年检费,我们公司是用老板的私卡转钱到集团的法人私卡上,由法人又转到落户的那家公司来支付保险费和车辆年检费的。请问我这边内账该怎么做账?
我们公司因为诉讼案件被司法扣划了70万,但是现在这个钱没有付到对方公司,只是冻结了。要怎么做账务处理
为什么带开劳务发票税点是2.3%,个人给小规模开发票要收20%个人所得税,能给讲一下吗
老师,如果是公司没有出差外地的业务,但是开票到公司的住宿票我能入账吗
老师,请问公司购买了手机送客户,这个业务我能不能把手机作为我们某项目使用的设备,去做固定资产折旧扣除?如果按固定资产折旧做扣除会有风险吗
老师,我想问下今年有说股东无偿借款给公司,股东反而要交更多税吗?没有收利息收入也是不行吗?
那折旧多久合适呢?
你好,按照五年计提折旧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