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
Q

老师财政部企业快报劳动生产总值怎么算

2022-11-03 12:07
答疑老师

齐红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财税讲师

免费咨询老师(3分钟内极速解答)
2022-11-03 12:10

劳动生产总值=(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2B本年计提折旧总额)%2B(本年营业利润%2B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2B(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15

用营业利润加职工薪酬加应交增值税加固定资产加固定资产折旧得出的数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16

用营业利润加职工薪酬加应交增值税加固定资产加固定资产折旧得出的数

用营业利润加职工薪酬加应交增值税加固定资产加固定资产折旧得出的数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17

刚才提问老师这样回复当年劳动生产总值一般是你的按你的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年初产成品金额+年末产成品金额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17

老师您看我发您的图片33劳动生产总值算的对吗,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20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不加吗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2:25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是(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2B本年计提折旧总额)%2B(本年营业利润%2B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2B(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不加固定资产和折旧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34

上面不是有本年固定资产折旧额吗,指当年计的折旧额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2:39

是当年的加上 你看其他年度的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40

老师我给您发的图片33劳动生产总值是不是减去固定资产数就对了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2:45

对的 累计折旧只是本年的哈 不加之前年度的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2:53

老师我前面您发的图片33劳动生产总值是不是减去固定资产数就对了,您帮我算下,我就心里有数了,以后按这个算法报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2:53

是的 减去固定资产就可以了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3:05

谢谢扑老师,每次准确答疑,有的答疑老师告诉错的,以后单位了问题谁负责,以后怎么可以每次找到您这么专业老师,学堂应该把不专业老师把下关不入围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3:12

有问题直接来提问就可以的 谢谢信任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3:31

那怎么才能每次找到您,五星好评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3:32

提问的时候带上我名字

头像
快账用户3047 追问 2022-11-03 13:42

@朴老师对吗问题前面

头像
齐红老师 解答 2022-11-03 13:48

嗯 可以这样提问的哦 周末一般不在哦

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咨询
相关问题讨论
劳动生产总值=(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2B本年计提折旧总额)%2B(本年营业利润%2B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2B(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2022-11-03
你好  简单可以按会计科目 生产成本本年借方累计数%2B自制半成品借方累计数。 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 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乎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
2023-02-02
同学你好 这个按照账上的金额来
2022-07-08
上月的劳动生产总值为12,而本月的劳动生产总值为152,增长了近12倍。这样的增长幅度是否“正常”,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这种增长是由于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新技术的引入、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等合理因素导致的,那么它可能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增长无法合理解释,或者与同行业、同地区的其他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2024-05-06
用营业利润十应交税费-已交十职工薪酬%2B固定资产投资额
2024-01-04
相关问题
相关资讯

领取会员

亲爱的学员你好,微信扫码加老师领取会员账号,免费学习课程及提问!

微信扫码加老师开通会员

在线提问累计解决68456个问题

齐红老师 |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注册会计师,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你好,我是来自快账的齐红老师,很高兴为你服务,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您的问题已提交成功,老师正在解答~

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码,可方便地进行更多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该手机号码已注册,可微信扫描下方的小程序进行提问
会计问小程序
会计问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