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是的,是这么做的。
员工2020年12月入职,1月发放12月工资,2月申报个税,减除费用、收入、专项及专项附加扣除都是累计的1个月,2月发放1月工资,3月申报的,减除费用、收入、专项及专项附加扣除累计的2个月的,这样算 申报个税是正确的吗
假如10月份的工资11月份发12月份申报个税,员工是10月入职的,个税系统按10月入职算,计算个税应扣除费用5000(一个月),但是我们申报时系统扣除费用是5000*2,这样造成了少交税,这种情况应如何补救?
老师,您好,请教个人所得税清缴时,1)每月累计减除费用5000元是如何确定的,例如我在2021年度去了两间公司工作,A公司1月至3月在职,3月底离职,B公司5月至12月在职至今,当年我共工作11个月,那么个税汇算清缴是按55000元扣除,还是按60000元累计扣除?2)五险一金是否可以全额如除?还是只能扣除个人缴纳部份?
早上好老师,根据公式来的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个税起征点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老师你好!工资个税预扣预缴计算公式 当月个税 = (累计收入 - 累计五险一金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减除费用)x 预扣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累计已缴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累计税前工资收入 - 累计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 累计减除费用 累计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当月应纳税额 = 累计应纳税额-累计已缴纳税额 累计减除费用 = 员工当年在职月数 x 5000 用这个去倒推 这个公式我还是不太明白。我怎样算都得不到我8月工资实发数是18000的
一个公司内帐如果不做帐只借助电子表格每个月的利润是不是就是收入减去支出 把往来借款单列
老师好 这里的财政拨款,我有点不是很明白,是说收到财政拨款的这些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他们在收到的时候不用作为财政补贴处理,相应的这些所对应产生的支出不能税前列支,但要相应做台账管理,是这意思吗? 然后就是明明是财政补贴但被界定为不征税收入,是为什么?
老师,你好,请问我公司采购了一批货物,因为没有付款,所以对方没有开发票过来,但是货物已经在我仓库了,我公司现有销售了这批货物,但是不知道进项发票是怎么开的,我现在要开给客户,在新增货物信息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分类呢?
@董孝彬老师你好,帮我解答一下4题中B选项联合单位销量是怎么算出来的,5题中为什么财务杠杆系数为1.企业不存在财务风险呢。
为什么现值指数要1+?因为现值指数大于1吗?不是1082.72/2300吗?
老师好 我想问这里一次性收取租金,老师课上举例是不是写错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是可以在24年7月跟增值税一样一次性确认36万的收入吗?或者也可以分期确认也就是24年7月只确认一个月即1万的租金。因为我看课件上中间写了: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可”不就是代表这个可以那个也可以的意思吗?为什么老师课上只写确认1万,我觉得这里有问题,麻烦老师帮忙看看。
老师好 我想问 如果预收款的对象是生产期限超12个月的大型设备,那企业所得税上确认收入是按发货还是按生产进度?
老师不是在l和h之间不做调整吗,现在刚刚好是最高点啊
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这个题目里面的退还土地出让金,契税能不能退啊,买了两个不一样的真题试卷,一个能退,一个不能退,
老师您好,非货币市场模式,请帮我举个例子
那么比如在2月计算员工A 1月的个税时,累计减除费用是5000,3月计算员工A2月个税时,累计减除费用是10000。 员工B 2月入职,3月计算2月个税时,累计减除费用就是10000。 两个人3月计算2月的时候累计减除费用就都是10000吗 这两种情况的算法不冲突还是
2月份入职,三月份发工资,四月份才给他申报个税,也就是所属期三月份 不冲突
好的,谢谢老师
不用客气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