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 把去年的也调整一下到信用减值损失里。

某企业2010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 000 000元;2011年确认坏账损失15 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 000 000元;2012年收回已转销坏账10 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 750 000元。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5‰。该企业3年内计提“坏账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累计为多少?并写出会计分录和计算式。 我想知道图片中画红色圈的部分怎么理解的呀?还有资产减值损失是不是应该写成信用减值损失?
某企业2010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 000 000元;2011年确认坏账损失15 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2 000 000元;2012年收回已转销坏账10 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 750 000元。坏账准备的提取比例为5‰。该企业3年内计提“坏账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账户的金额累计为多少?并写出会计分录和计算式。 这道题应该怎么做啊?这是老师给的答案,但是我用红线圈出来的没看懂,还有就是资产减值损失是不是应该写成信用减值损失呀?
某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 账户年初贷方额为4000元,借方发生额为2000元。另有去年 已注销的坏账今年收回1 000元, 该企业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 000元,会计人员计提坏账准备, 会计分录如下: 借:信用减值损失一坏账损失 2 500 贷:坏账准备 2500 要求: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编制调整分录。
案例分析:某企业采用应收账款的5‰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账户年初贷方余额为4000元,借方发生额为2000元。另有去年已注销的坏账今年收回1000元,该企业的会计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1000贷:其他应付款1000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000元,会计人员计提坏账准备,会计分录如下:借:信用减值损失—坏账损失2500贷:坏账准备2500要求: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编制调整分录。
某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应收账款的减值损失,根据职为判断,企业每年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3%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账户期初无余额。该企业第一年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为95000元,其他应收款余额为5000元;第二年发生坏账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乙单位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第三年,已冲消上年乙单位的应收账款5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1)企业可以提取坏账准备的项目是?(2)第一年年末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多少元?(3)该企业第二年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多少元?(4)企业在第三年的业务处理中,下列账务处理正确的有()A.借:信用减值损失5000贷:坏账准备5000B.借:应收账款5000贷:坏账准备5000C.借:银行存款5000贷:应收账款一乙单位5000D.借:坏账准备5000贷:应收账款一乙单位5000(5)该企业第三年应该冲减的坏账准备多少元?
老师,老板拿来孩子报学习课的发票,这个能报销吗,当福利费?税前能扣除吗
老师请问考中级是一科一科学完,还是交叉着学,找apple老师
个体户,定率征收,是用收入*定率 还是用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利润*定率
老师,出口报关的装箱单是什么呀?
购销合同扫描件可以吗?还是一定要原件
老师、财产保险合同印花税 计入哪个科目?会计分录怎么写?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方有332.09,这个应该怎么调账,把这个科目做平?
老师,我们银行流水跟发票是3月开的,合同是在后7月签的,把这个单证给税务会存在风险吗?
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时 有一笔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499 现 公司已转为一般纳税人, 问:这笔增值税是一直挂着‘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还是结转成别的科目
请问一下,办理的物业执照前几年都是零申报 现在用这个公司租了房子来做公寓出租,请问这个需要前期会计需要做什么
请问一下具体怎么调整
1、调整2021年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信用减值损失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外支出 2、然后今年正常做 借:坏账准备 贷信用减值损失
老师,麻烦您看一下,信用减值准备应加入在哪一个位置,他又影响利润表中什么数据呢,如果我做了,下一年,又多计提,那么也是像您说这样调整吗,因为减值损失期末无余额。
同学你好 你采用的这个会计准则计入管理费用
麻烦老师,您教教我,现在如何调整,如何具体科目怎么写呢。谢谢了
老师,我系统里的利润分配下才有以前年度调整,以前年度调整损益下面没有那么多明细。请问怎么做分录呢
同学你好,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下,不需要增加明细。在摘要里写明白就可以
不增加科目:这样弄,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一借一贷就没有调到啊
这个分录,就是说明有这个调整事项,通过作这个分录,调不住上年利润表,具体调整还得手工调
你如果反到上一年作账,才能直接调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