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好,只要是加工后出售的,都需要从产品售价开始计算
请问下:材料用于生产产品,发生减值的金额怎么计算?此时的材料成本是?需要加预计加工成本吗?有点乱了……如果可以,麻烦老师帮我解答下材料直接出售和材料用于加工生产产品两种情况下,材料成本如何计算?可变现净值计算?减值如何计算?谢谢!
老师,这道题答案不懂,问题不是说乙的原材料应计提跌价嘛,为什么可变现的计算用丙产品6万元,而不是用乙市价4.8?(是否因为这里计算可变现需要用终端价,即售前的那个价格?)并且在计算可变现时为什么只减掉运费0.2没减0.8?而且算成本时的4.8也只减了0.8,为什么不再减去0.2?
图1中画蓝线处:如果产成品贬值了,则材料计提减值准备。对于下面的例题,如果题目中换成材料加工成C型机器上需投入65万元(而不是80万元),那么答案中的第3步算出钢材的可变现净值如图2,等于65万元,可变现净值65万元大于成本60万元,那就不需要计提吧?也就是说产成品贬值了,材料也有可能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
A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属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其中乙产品的半成品种类较多。两种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针对这两种产品的计划和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都很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甲产品的各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乙产品的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甲产品的半成品除供本企业加工甲产品所用外,还对外销售,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乙产品则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另外,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看,均要求两种产品分步骤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其中,甲产品不仅需要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其成本构成情况,而且需要严格进行分步骤的成本管理,即要求各步骤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各步骤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乙产品则主要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其成本构成情况。要求:根据该公司的上述情况讨论以下问题:(1)从既满足管理的需要又要加速和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要求出发,这两种产品最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2)如果你选择了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请说明甲产品与乙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成本还原。(3)这两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适用采用什么样的
A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属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其中乙产品的半成品种类较多。两种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针对这两种产品的计划和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都很扎实,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甲产品的各月末在产品数量稳定,乙产品的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甲产品的半成品除供本企业加工甲产品所用外,还对外销售,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乙产品则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另外,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看,均要求两种产品分步骤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其中,甲产品不仅需要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其成本构成情况,而且需要严格进行分步骤的成本管理,即要求各步骤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各步骤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乙产品则主要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其成本构成情况。要求:根据该公司的上述情况讨论以下问题:从既满足管理的需要又要加速和简化成本计算工作的要求出发,这两种产品最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如果你选择了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请说明甲产品与乙产品是否需要进行成本还原。这两种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适用采用什么样的题目完整
老师,请问填报专项扣除的时候,为什么代扣代缴单位没有购买社保的这个单位呢
公司A把档案项目外包,由其中一家人力资源服务B承接。外包人员中其中一名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证书,公司A为该外包人员缴纳了社医保费用。公司目前的做法是将社医保费用及工资全额支付给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然后为该外包人员把钱转回公司A账户代收代付社医保。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
请问这个题目里面的标准价格应该是6元每件吗?实际价格是4元每件吗?标准量是6000件,实际用量是9500件,然后预算件是10000件。我的数据找对了吗?
老师,请问有具体指导怎么操作个税APP申报的课程吗?
请问:这道题100元其他综合收益还得交所得税吗?
你好老师,远期商业汇票,承兑人是主债务人, 持票人是对出票人和承兑人都有追索权吗,
不是生产企业的外贸公司,出口零配件也要视同自产吗?
现在2025年什么税计入税金及附加,什么计入管理费,还有什么别的科目吗?这总是变来变去的,有最新的吗
老师好!请问这个月补交2024年第一季度少交的印花税,怎么做会计分录?
老师,资产负债表的本期末余额有可能比上月的要低一点吗
我的意思是,还需要前面产品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比较吗?好多题都是比较下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算的,我想问的是,是不是都是
只要是用于制造产品的,需要计算
计算下来都是可变现净值计量,就像填空题,是不是可以跳过前面的
材料的市场价格可以跳过。